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當地時間7月7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將“對等關稅”實施時間從7月9日延至8月1日。歐盟正加緊與美談判,同時備好反制清單。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已進入關鍵窗口期。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奧洛夫·吉爾表示,仍在爭取7月9日前與美達成原則性雙邊貿易協議,雙方持續接觸。特朗普對歐盟暫時未下“狠手”,14個被發關稅信函的國家里沒歐盟的名字,這被視作談判留有余地的信號。
歐盟的核心訴求很明確,希望8月1日后美國對其商品征收的關稅能定在10%,而非此前威脅的50%。為達此目標,歐盟愿意接受這一普遍關稅,但要求對飛機零部件、葡萄酒、烈酒、部分醫療器械等關鍵行業產品豁免關稅。談判桌上,汽車免稅配額機制爭議不小。按此機制,歐洲車企若在美國生產汽車,可免稅返銷一輛到歐洲。這看似對德國車企有利,卻引發歐盟內部其他國家不滿,擔心引發內訌。
美國一家超市(資料圖)
歐盟委員會給成員國提了醒,眼前有兩難選擇。要么接受可能不公平的協議,只保住部分行業;要么就得冒未來關稅漲到50%的風險。即便談成10%,也難保特朗普日后不加碼。汽車和鋼鐵兩大類產品是歐盟的心頭大事,迫切希望美國能豁免或大幅降低關稅,這兩類產品對歐盟經濟影響重大。德國副總理放話,若談判破裂,歐盟必反制,且已備好價值1160億歐元的報復性關稅清單,涵蓋美國大豆、波本威士忌、飛機等產品,計劃7月14日生效。
特朗普對歐盟早有不滿,覺得歐盟幾十年都在占美國便宜,沒打算在關稅上讓步。歐洲多國政要也表態,特朗普眼里只有利益,沒有盟友,歐美傳統關系已終結。歐盟在對美妥協的同時,與中國的關系也起了波折。中方多次表示愿與歐盟合作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歐盟卻沒重視,反而對華采取限制措施。中歐電動汽車談判技術部分基本完成,歐盟卻缺乏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還出臺措施限制中企參與歐盟醫療器械公共招標。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歐盟的貿易壁壘,中方近期采取了反制措施,對歐盟白蘭地征收5年反傾銷稅,對部分自歐盟進口的醫療器械實施對等限制。近兩年,中方還對歐盟豬肉、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對部分乳制品發起反補貼調查,每次都精準打擊歐盟要害。有美國學者直言,歐盟沒“中國牌”可打。現在歐盟處境尷尬,對美國難有籌碼,被收割似成定局。若繼續與中國交惡,恐怕要承受兩頭不討好的代價。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反復無常,加征關稅的實施日期一變再變。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認為,8月1日這個截止日期雖是技術性延長,卻不純粹是技術層面的考量。特朗普想留段時間,看其他國家會不會妥協,8月1日后若有需要還可能再延長。這也說明他過去宣布的三個月暫停期已失敗,大概率還是會單邊加征關稅,各方得做好準備。
特朗普(資料圖)
關稅帶來的破壞不小,不確定性的影響甚至超過關稅本身。貿易上,買賣雙方沒法做計劃,不知道關稅最終多少,難維持貿易關系。投資方面,因周期長,可行性評估受影響,計劃難制定。供應鏈上,各國關稅不明確,轉移都成問題。特朗普不僅對歐盟、巴西施壓,還威脅對與金磚國家“反美政策”一致的國家額外加征10%關稅。盧拉回應稱,一國總統在社交媒體威脅他國既錯誤又不負責任。
有專家分析,這體現特朗普不允許任何國家對美說“不”,金磚國家要建自己的支付系統,被其視為對美元霸權的挑戰。當下的國際貿易格局正因各方的角力不斷變化,歐盟與美國的談判結果,將對未來的貿易走向產生不小影響。歐盟備好的1160億歐元反制清單,既是談判的籌碼,也是應對最壞結果的準備,8月1日的大限越來越近,各方的博弈還在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