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籍浩繁,是文明長河的不朽見證。然時光磨蝕,瑰寶蒙塵。古籍修復師們傾注心血,讓沉睡庫閣的古籍得以“療愈”,其上的文字方能被喚醒、被激活、被世代傳承——這正是他們堅守的使命。近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古籍修復工作會上,21家第二批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4家新增設的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附設傳習所被授牌。其中,“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海南師范大學傳習所”獲批成立,系海南首個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
這一國家級平臺的落地,不僅是對海南師范大學在古籍保護領域深耕多年的權威認可,更如同一面棱鏡,折射出這所扎根瓊州大地的學府其深厚且日益精進的教學實力與綜合育人生態。作為海南省名副其實的古籍整理與研究重鎮,海南師范大學現藏古籍近3萬冊,是全省首個且唯一的省級重點古籍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學校深耕古籍保護與利用,整理出版了《館藏珍貴古籍圖錄》,并持續開展古籍修復技藝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成效顯著,廣獲贊譽。這些文化傳承工作的累累碩果,絕非孤立前行所能達成。它們深深植根于海南師范大學堅實而寬廣的綜合辦學土壤之中,是其整體教學實力、科研能力與人才培養體系協同發力的生動體現。
支撐起古籍修復傳習所這樣的尖端平臺,以及一系列高水平文化傳承項目的,首先是學校強大而多元的學科布局與師資力量。海南師范大學設有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藝、史、哲、經等多領域的25個學院,開設65個本科專業,構建了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這支專業建設與教學實踐的“主力軍”,由2038名專任教師及科研人員組成。他們之中,匯聚了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以及眾多省級教學名師、特聘專家和學術帶頭人。這些優秀的學者不僅活躍在各自學科的前沿研究陣地,更將最前沿的知識、方法和視野帶入本科課堂,為莘莘學子的知識架構與創新能力筑基塑魂。
學校深知,教學實力的核心在于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活力。因此,海南師范大學始終將本科教學置于中心地位,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科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教學層次、拓展學生視野的強勁引擎。海南師范大學的教師隊伍不僅教書育人,同時也是活躍的科研力量,承擔著眾多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其研究成果不斷反哺教學,更新教學內容,提供鮮活案例。
贊嘆海南師范大學在守護古籍、傳承文脈上取得的矚目成就時,看到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亮點,是一所大學深厚教學底蘊與綜合實力的集中爆發。從多元學科體系的支撐,到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引領;從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化,到科研教學的深度互哺;從扎實的硬件平臺建設,到開放包容的辦學視野,海南師范大學正以其穩健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實踐,精心培育著一代代新人。其教學實力的提升與展現,如同那被精心修復的古籍,雖歷經沉淀,卻在新時代煥發出愈發奪目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