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
十年前,王錚亮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唱哭了無數人。
其中有兩句歌詞,更是道出了無數父母一生的縮影。
“生兒養女一輩子?!?br/>“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br/>
父母辛勞一輩子,將孩子養育成人。作為子女,理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p>
不同年齡段,孝敬父母的方式,有所不同。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來看,上學時,在學校不惹是生非,拿到好成績,就算是孝敬父母了。
步入社會后,事業穩步發展,早日娶嫁生子,是對父母的一種孝敬。
但是,做子女的“離經叛道”,并沒有按照世俗標準來孝順父母的,不在少數。
在學校惹是生非,成績也不好;步入社會后,工作一直不穩定,三十好幾,還沒娶或未嫁的也大有人在。
在此,無意吹捧世俗孝順父母的標準;更無意批判“離經叛道”的子女。
誰的人生,不走一些彎路呢。
但是,如果你已經到了六十歲之后的年齡,并且還有八九十歲的父母。
這時候,我們是得好好回饋一下這世間最深的恩情了。
怎么做?
守住下面這三條規矩,很重要。
第一條規矩:比起給錢,更重要的是給時間
人老了,難免內心孤寂,這時候最期盼的就是子女能夠?;丶铱纯醋约海皇墙o點錢就了事。
每年過年那段時間,短視頻平臺上,就有不少人發一些自己回農村老家過年前后對比的視頻。
大年二十八、二十九甚至更早,父母就在家把院子收拾出來,等待子女歸來。
年三十這天,兒子兒媳一家、女兒女婿一家浩浩蕩蕩地開著車回家;
車子停在院子里,或者路邊上,然后一家人圍著一張大圓桌,吃一頓年夜飯,很是溫馨。
但是,到了大年初一、初二,子女又陸續開車離開老家。
剩下年邁的父母,在家打掃院子。
一切又恢復如初,像是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不少網友在這類視頻下面評論說:“感覺就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p>
即便是夢,對父母而言,也希望這樣的夢,次數能夠多一些,時間能夠更長一些。
年輕時,說自己因為工作,沒有時間陪伴父母,無論是不是借口,也還能理解。
如果,你已經到了六十歲之后,自己都已經退休了,要再說自己沒有時間陪伴父母,那就說不過去了。
所以,過了六十歲之后,不負這世間最深恩情的第一條規矩,就是多花點時間陪陪父母。
第二條規矩:對父母多點耐心
將心比心,作為過了六十歲的你而言,是否希望子女對自己能夠多些耐心呢。
我想回答是肯定的。既然如此,我們對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應該多點耐心呢。
八九十歲的老人,吃飯不再那么利索,甚至會把米飯撒在桌子上,夾菜的時候,可能也會把菜掉在桌子上。
這時候,你看到之后,不要著急,對父母多點耐心。
兒時,你剛學會吃飯那會兒,臉上全是米粒,甚至把飯碗打翻在地,父母是不是很耐心地幫你收拾。
跟父母一起外出,八九十歲的老人,走路顫顫巍巍,你腿腳利索走得很快,不要三步一回頭,一個勁地催促,“走快點!”
有點耐心,攙扶著年邁的父母,慢慢走。
兒時,你剛學會走路那會兒,三步一個踉蹌,父母生怕摔著,張開雙臂,時刻護著你,他們是不是很有耐心地看著你蹣跚學步的樣子。
對父母多點耐心,讓父母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這是不負這世間最深恩情的第二條規矩。
第三條規矩:尊重父母的想法
前幾天跟朋友一起吃飯,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是在什么時候發現父母老了的?”
我想了想回答道:“是在父母開始,征求我的意見的時候。”
曾幾何時,我們一直被父母的想法牽著走。
但是,忽然有一天,意識到父母開始征求我們的意見。
我們的想法,開始占主導地位,甚至開始讓父母完全按照我們的想法來。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父母真的老了。
雖然,父母年齡漸老,但是并不代表他們沒有想法,他們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藏起來了。
年過六十歲之后,應該對此有切身體會才是。
因為,這時候你也會開始征求子女的意見,也會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
既然如此,你應該就會明白,能夠讓子女尊重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這會讓你有被重視的感覺。
你雖然已過六十歲,但仍然是八九十歲父母的子女,你應該尊重一下父母的想法,讓他們也感受到自己有被重視。
他們想讓你陪他們去什么地方,想做什么事,盡可能尊重他們的想法,這很重要。
過了六十歲之后,尚且有八九十歲的父母,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守住以上三條規矩,不負這世間最深的恩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