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小國不敢養航母,一艘航母花銷竟然這么大!山東艦編制幾千人,食堂一天做七頓飯,頓頓都很豐盛,光是每天伙食費高達幾十萬......
航空母艦,這頭游弋于大洋的鋼鐵巨獸,每當乘風破浪,其本身就是國家實力的象征,是工業與軍事力量的集大成者。
然而,在這份威嚴背后,隱藏著一個深不見底的開銷黑洞。
把航母造出來,本身就是一筆天文數字,以中國的山東艦為例,這樣一艘中型航母的造價,起步便以百億美元計算。
放眼全球,能拿出這筆錢的國家屈指可數,對小國而言,即使有機會撿漏一艘二手航母,也往往是個陷阱。
印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從俄羅斯購入“維克拉瑪蒂亞”號,這艘號稱“億美元”成交的航母,誰知后續改裝和維護花了新德里足足20億美元,艦載機采購又追加了10億。
即使如此,交付后依舊問題不斷,幾次失火幾乎讓它淪為“停港擺設”,這個故事清晰地說明:買得起與養得起,從來都是兩回事。
建造只是開始,真正的考驗在于日復一日的運營,山東艦這類常規動力航母,依靠重油推進,堪稱“燒油巨獸”。
其油箱加滿一次需要八千噸燃油,僅油錢就接近四千萬元人民幣,而這筆巨款,最多也只夠航母以經濟航速行駛一個半月。
倘若一天進行20架次的飛行訓練,光是燃料費就能輕易燒掉近百萬,一些小國全年的財政收入,恐怕還不夠山東艦跑上半年的。
除了燃料,艦上數千名官兵的日常消耗也極為驚人,為了保證24小時的戰備狀態,航母食堂一天要供應七頓飯,包括三頓正餐、兩頓間餐和兩頓夜餐,確保任何時段輪班的官兵都有熱食。
據統計,光是山東艦一天的伙食費都高達幾十萬,為了節約淡水,艦上甚至使用免洗大米,部分蔬菜則依靠船上的豆芽機自行生產。
即便如此,一天的伙食開銷也高達二三十萬元,一年下來便是七八千萬,這些看似瑣碎的后勤支出,都是維持戰斗力的基本保障。
不過,伙食費與裝備維護相比,只能算是小頭,艦上幾十架殲-15戰斗機,每一次飛行后的維護保養,費用就以數十萬計。
一艘航母全年的維護費用,幾乎可以媲美一艘新型護衛艦的造價,再算上艦上三千多名官兵的薪資、福利,以及飛行員等高技術人才漫長且昂貴的培養周期,總成本更是難以估量。
小國養不起航母的邏輯便異常清晰,不僅是錢不夠,技術和體系也完全無法支撐,這個數字,相當于一些小國全年GDP的近五分之一。
當然,隨著高超音速導彈等“航母殺手”武器的發展,有人開始質疑航母的生存能力和威懾價值。
對資源有限的國家來說,構建岸基防御體系或許是更經濟實用的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航母已經過時。
它的存在,從來不只為了單一的作戰任務,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展示,是中國龐大工業體系與后勤保障能力的明證。
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服役50年,單是伙食費就可能消耗20億美元,占其建造成本的三分之一。
歸根結底,航母從來不是一座海上孤島,它必須依賴驅逐艦、補給艦和潛艇等組成完整的戰斗群才能發揮作用。
中國近年來持續推進海外補給基地的建設,正是為了支撐航母戰斗群走向更遠的深藍。
因此,當這艘海上巨獸再度起航,它所承載的不僅是強大的火力,更是一個國家支撐這份力量所付出的決心與代價。
航母究竟是強國崛起的必然選擇,還是一個吞噬國力、徒增負擔的“面子工程”,答案或許就藏在各國的國力賬本和戰略野心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