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日韓等14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引發多國抗議。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隨后公開表示期待與中國同行會面。
特朗普政府的這項關稅決策針對包括日本、韓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關鍵貿易伙伴,覆蓋了鋼鐵、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等主要出口商品類別,關稅幅度從四分之一起跳最高可達百分之四十。這一決定如同一塊巨石砸入平靜湖面,瞬間激起千層浪花,各受影響國家政府機構迅速采取行動反對這項措施。
特朗普(資料圖)
日本經濟產業省官方發言人當天發表聲明,嚴厲指出該關稅毫無預警且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可能迫使日本企業重新評估對美出口戰略;韓國企劃財政部負責人則在記者會上強調,關稅上漲幅度高達40個百分點,相當于每進口一美元商品就多付四角錢稅,這將直接沖擊三星等大企業業務鏈條;同時,歐盟貿易委員會代表聯名提交緊急抗議信,稱歐洲國家對美出口規模龐大,關稅激增超三成會讓雙邊貿易損失數十億歐元,德國汽車制造商協會公開預測銷量恐下滑20%以上。
美國國內也不太平,共和黨內部資深議員私下透露擔憂,但公眾層面,國會聽證會上有參議員批評此舉“冒失”,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美方從這些伙伴進口額逾5000億美元,關稅上調可能直接推高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喊話緊跟著這一動蕩局面,她對媒體明確表達了未來幾周想與中國財政部長會面的期待,這絕不是巧合而是戰略信號。耶倫在發言中指出,當前全球貿易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她希望中美協調應對供應鏈斷裂風險;但白宮方面卻保持沉默,僅發布模糊聲明稱關稅旨在“恢復公平貿易”,這種矛盾顯露了政府內部的分歧。
特朗普(資料圖)
專家分析,耶倫此舉可能試圖拉中國入局緩解危機,特朗普團隊的真實想法卻是施壓盟友轉嫁國內通脹問題。例如,國際貿易基金組織上個月報告顯示14國對美貿易順差總計約2000億美元,關稅手段實質是倒逼這些國家減少出口,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貿易爭端中扮演核心調停角色,去年中美雙邊貿易額接近7000億美元,關稅風波可能牽連更廣經濟板塊。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財務省官員回應稱“高度關注耶倫姿態”,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合作意愿,但暗示不會單方面妥協,亞洲開發銀行數據顯示該地區企業投資信心指數已跌至兩年最低點。
這次事件不只是貿易摩擦升級,而是美國自身孤立政策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開始顯現,耶倫的選擇透露出西方陣營正悄然松動。從長遠來看,關稅加征可能傷及美企全球布局,比如蘋果公司依賴亞洲供應鏈零部件,關稅高達四成會讓制造成本飆升,投資策略被迫調整;世貿組織前總干事在訪談中警告,全球貿易規則體系瀕臨崩盤,美國的行為或推動其他國家加速建立新同盟。歐洲聯盟貿易專員公開宣布準備反制措施,考慮對美商品征對等關稅,這意味著一場螺旋式貿易戰正在醞釀。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專家通過模型預測若沖突持續,2026年全球GDP增速最多下降0.8個百分點,低收入國家將首當其沖受沖擊,而發展中國家呼吁加強對話而非對抗的聲音也日漸高漲,聯合國數據揭示全球貧困率可能隨之上升一個百分點。總體而言,耶倫的會面邀請是一種務實試探,但各國行動表明特朗普的策略遭反噬風險加劇。未來幾周將成關鍵窗口,市場已在波動等待突破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