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都會抓住各種機會炒作“中國威脅論”,以中國對外出售敏感軍事裝備為話題炮制出一系列假新聞。6月中旬,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和印度媒體就爆出“猛料”:相關報道指出,有5架隸屬于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的波音747貨機從中國機場起飛,目的地就是伊朗。這些媒體分析認為,中國正在為伊朗運輸包括防空導彈、武器零件在內的軍事物資,進而營造中國“秘密軍援”伊朗的橋段。事實證明,這僅僅是西方媒體的無端臆測。而中方表態則另有玄機。
在相關新聞持續發酵后,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立刻發表聲明進行澄清。原來,這5架飛機根本沒有進入伊朗,其航線是由中國經土庫曼斯坦加油,最后回到盧森堡,其搭載的也不是什么武器裝備,而是來自中國的小商品、光伏組件等民用物資。西方媒體所抹黑的飛機中途“信號消失”這個話題,其實是因為飛機在飛越中亞山脈時受到干擾,雷達信號暫時丟失。事實面前,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無話可說。
此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進一步回應,表示美國和印度媒體的報道純屬無稽之談。中國從未有意推動地緣沖突升級,更不可能支持任何沖突的加劇。與此同時,在伊朗和以色列發生軍事沖突期間,中方的立場也一直非常堅定,明確提出伊朗主權不容侵犯,呼吁沖突各方應立即?;稹W罱K,此次沖突得以平息,也離不開中國的斡旋。
從俄烏戰爭到伊以軍事沖突,西方媒體、政客都在頻繁炒作中國進行軍事干預,向俄羅斯、伊朗出售武器裝備。事實上,對于地區軍事沖突,中方不僅沒有干預介入,在武器出口管控上也非常嚴格,反倒是西方國家不僅借著出口武器裝備的機會大發“戰爭財”,更是成為幕后推手,通過軍售和軍事援助激化區域矛盾。
當然,雖然說中國沒有對伊朗出售武器裝備,但在軍事等多個領域依然給予伊朗持續不斷地幫助和支持。以軍事領域來說,20世紀90年代,中伊技術轉讓合作持續升級。期間,我國向伊朗提供了反艦導彈和彈道導彈技術,為伊朗建立自主國防工業奠定了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兩國簽署《中伊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聯合聲明》,安全與國防也成為重點合作領域。尤其是中國為伊朗建設的發電站等基礎設施,為提升伊朗工業能力作出了巨大貢獻。
對于伊朗來說,在美西方國家的持續制裁封鎖下,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支持才是其穩定基本盤的定海神針。以今年5月通車的中伊鐵路石油專線為例,它讓伊朗的石油出口有了進一步保障。與此同時,中伊還聯手推進建設數字人民幣結算系統,再加上中國支持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這為伊朗打破枷鎖,拓展發展空間創造了良機。
早在6月中旬,伊朗外交部就發出聲明,強調了中國提供的戰略價值遠超傳統軍貿。7月5日,伊朗駐華大使館更是發布中文感謝。正如伊朗外長所言,“中國沒給導彈,但給了我們造導彈的經濟基礎。”也正是在中國的支持下,伊朗逐步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也具備了長期抗壓能力。
美國和印度媒體之所以要大肆炒作“中國軍援”這個假新聞,一方面是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挑起伊以軍事沖突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為了破壞中國的中立調解者形象,進而以“中國威脅論”為話題抹黑中國,為西方國家制裁打壓中國制造條件。
然而,中國始終堅持原則立場,既不向沖突地區輸送武器,也不放棄與伊朗的合法經貿合作。中伊關系的實質是互利共贏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讓唯恐天下不亂的西方根本無計可施。在外交輿論領域的博弈,也充分凸顯出中國大國外交的智慧與定力。實力與事實面前,西方炒作“中國軍援”的鬧劇,也終將不攻自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