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印度慘敗后,到處求購先進戰機,終于與俄羅斯達成軍售協議。30架蘇-57將空降印度,且26年就能交付。印度得到5代機,必將導致南亞平和打破,而中方最擔心的局面,或許正一步步靠近。
7月6日,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正式宣布,將向印度出口30架蘇-57E隱形戰斗機,首批戰機預計2026年底交付。這一消息一出,國際輿論立刻炸開了鍋:這是蘇-57首次向海外大批量出口,而且不是給誰,而是給了長期與中國存在邊境摩擦的印度。
蘇-57E是俄羅斯第五代隱形戰機,按設計定位,是和美國F-22、F-35同一檔次的“空中猛獸”。雖然蘇-57在實戰記錄上還未證明自身,但紙面性能絕不弱:有源相控陣雷達、超音速巡航、隱身涂層,加上AL-41F1發動機,集高機動與多用途作戰于一體。
更關鍵的是,這次交易不僅僅是“買成品”,而是技術+整機打包輸出。據悉,俄羅斯將轉讓發動機熱端技術、雷達系統接口等核心資料,并允許印度在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工廠內完成部分組裝。這相當于給了印度一整套“軍工升級手冊”。
表面看,這是俄羅斯賣飛機、印度掏錢的正常軍貿行為;實質上,它卻可能對整個南亞地緣安全帶來一連串震蕩。
這次軍售對印度空軍實力的實質提升。印度目前的主力機型包括法制“陣風”、俄制蘇-30MKI和國產“光輝”戰機,整體上處于三代和三代半水平。蘇-57E的到來,意味著印度將真正步入五代機行列,尤其在高原邊境部署后,能在隱身、制空、精確打擊等方面取得明顯優勢。
印度得到5代機會對巴基斯坦空軍構成壓迫。巴基斯坦主打的是中巴聯合研制的JF-17“梟龍”戰機,技術屬于三代半,遠未達到五代水平。一旦蘇-57E列裝,印巴空中力量對比將明顯傾斜,巴基斯坦必然會向中國尋求技術補償——這意味著中巴合作也會因這一交易而加速升溫。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得不關注中印邊境空域的“動態天平”。自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以來,中印關系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中國空軍的殲-20雖然已具備實戰部署能力,但面對印度可能同時引入30架蘇-57E并本地化生產的局勢,原本在邊境維持的技術優勢將面臨新挑戰。
中方關注點不止于30架蘇-57E,而在于這30架可能催生的“多米諾效應”。目前中方在西部戰區部署有殲-20、殲-16等多型號戰機,在態勢感知、遠程打擊等方面占優。但蘇-57E的隱身能力若得到優化,或一旦裝配印度自研導彈、國產GaN相控陣雷達,那么其在特定戰術場景下可能形成“局部優劣”。
印度一直夢想造出自家的五代機,但進展緩慢、技術短板明顯。如今借助俄方轉讓技術,印度有望“從裝配入手、邊學邊做”,填補關鍵模塊技術。這意味著未來五到十年,印度可能不再是買飛機,而是造飛機,屆時其軍工自立將對中國構成實質挑戰。
俄印這次軍售,可能會對中印態勢產生影響,雖然中俄是戰略伙伴,但這種“你送我對手武器”的操作,難免會讓人不快。
更何況,中國本身正在推進殲-20B、殲-35等多平臺五代機布局,一旦印度也在2027年前實現規模列裝,亞太五代機競爭將全面升級。
普京此舉,看似是對印度的“慷慨”,實則算盤打得滴水不漏。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場,長期遭受西方制裁,軍工出口成為外匯生命線。印度作為全球最大軍購國之一,是俄方“優先級客戶”,拉住印度就等于穩住了軍貿基本盤。
普京始終擅長平衡外交:在聯合國挺中國,在南亞賣武器;嘴上講多邊合作,手上卻送出隱形戰機。目的不是選邊站,而是不斷增強話語權,拉住兩邊、做自己利益的撮合者。
對普京而言,把蘇-57E技術轉給印度,其實是“以退為進”。俄羅斯軍工體系已面臨老化、資金短缺,借印度的工業體系來“變相延續”蘇-57項目生命力,何樂而不為?未來若印度把AMCA造出來,俄羅斯也可以以技術合作方的身份重新找回一席之地。
這種軍事“合伙人式輸出”,并非簡單買賣,而是俄羅斯擠壓自身剩余技術資源、借地謀生的一種新打法。
面對這次蘇-57E交易,中國不能僅僅“表達關切”,更要正視現實,升級應對。邊境部署必須強化前沿空優力量。殲-20戰斗機是中方核心優勢,但需要在高原環境的適應性、空地協同能力、電子戰聯動等方面再強化。要通過提升殲-20編隊體系作戰能力來對沖蘇-57E可能形成的“短時間性能壓制”。
五代機量產節奏必須加快。蘇-57E可能帶來的“數量補償”將打破原有的對比態勢。中國需要通過加快殲-20B和殲-35項目列裝,確保在質量提升的同時實現規模化部署,穩住亞太五代機領先位勢。
要加大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技術支援。巴基斯坦在這場博弈中幾乎是“最弱一環”。中方可考慮擴大FC-31平臺出口支持,升級JF-17至Block-4或更高代次,共享部分航電、隱身材料與AI輔助模塊技術,構建“聯動互補型空軍”。
重新評估中俄戰略合作的邊界感。蘇-57E轉讓已不是一次“例外”,而是一種新常態的預演。中國應理性看待與俄羅斯的合作空間和戰略分歧,必要時通過加強自身軍貿渠道建設,減輕對俄軍技合作的依賴程度。
俄羅斯將30架蘇-57E大方送往印度,這不是一次普通交易,而是一次戰略測試。測試的是中印俄之間的信任邊界,也是對南亞軍事平衡的一次重構嘗試。
普京此舉確實改變了游戲規則,但誰能真正主導這盤棋,仍取決于中國能否主動出招、穩住局勢。下一步,中國不僅要看印度怎么“接飛機”,更要關注這批飛機會在哪部署、裝什么設備、是否變成新型平臺輸出源。南亞上空的博弈,才剛剛拉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