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B-2隱身轟炸機來了。這一次不是針對伊朗,而是針對中國。
從7月10日開始,美國空軍要調動300架戰(zhàn)機,連B2隱身戰(zhàn)略轟炸機都算上,搞個 “重返太平洋” 演習。
緊接著,7月13日到8月4日,美國和澳大利亞牽頭的 “護身軍刀” 演習也來了,3.5萬人參演,19個國家參與,這么大規(guī)模的聯(lián)合軍演還是頭一回。
自冷戰(zhàn)結束后,這樣的軍事部署規(guī)模并不多見,而美軍偏偏選在了中國家門口高調亮相,說是例行演習,未免太小瞧了觀眾的眼力,說是戰(zhàn)略調整,又讓人忍不住揣測其真實目的。
想看懂中美在西太平洋的真實棋局?就不能只盯著航母和軍演。真正的棋眼,藏在一個讓美軍自己都頭疼的戰(zhàn)術死結里。
這盤棋的全部邏輯,都圍繞著這個死結展開。它既是美國霸權最脆弱的支點,也成了中美雙方用軍事和非軍事兩根杠桿,試圖撬動對方的角力點。
一切的起點,是美軍內心深處的焦慮。他們怕什么?怕解放軍的“東風快遞”。尤其是東風-26這類中程導彈,能精準覆蓋關島等核心基地,讓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傳統(tǒng)堡壘,一夜之間變成活靶子。
為了不被“一鍋端”,美軍想出了一個新戰(zhàn)法,叫“敏捷戰(zhàn)斗部署”。說白了,就是化整為零。把F-22、F-35這些金貴的頂尖戰(zhàn)機,不再扎堆停在豪華基地里,而是像撒豆子一樣,分散到太平洋上犄角旮旯的小島簡易跑道上。
然而,這種戰(zhàn)術看似提高了生存率,卻也制造了致命的后勤噩夢。在阿拉斯加的演練中,三分之一的F-15戰(zhàn)斗機因為缺少專業(yè)地勤和零件,直接趴窩在跑道上動彈不得。
這個為了求生而采取的被動分散策略,就像一個武林高手為了躲避對手的重拳,自斷經脈,反而暴露了更大的破綻。
這個破綻,就是整盤棋的支點。
面對這個要命的“生存悖論”,美軍如何撬動杠桿自救?答案是:把場面搞大,把水攪渾。
近期一系列演習,就是這種思路的集中體現(xiàn)。“護身軍刀”演習,集結了19個國家、三萬五千人,戰(zhàn)線從印度洋一直拉到珊瑚海,跨度長達6500公里。
演習的核心,不是航母決戰(zhàn),而是刻意測試在沒有航母掩護下,后勤補給這條生命線如何運作。他們甚至動用了改裝民船和運輸機空投導彈,手段顯得既狼狽又“不拘一格”。
另一場“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調動近300架先進戰(zhàn)機,更是把“敏捷戰(zhàn)斗部署”這個戰(zhàn)術在全球面前反復演練。
美軍試圖向世界,也向自己證明:即使核心基地不保,我依然有能力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打游擊”,維持一支能打仗的軍隊。
這根軍事杠桿的本質,就是用距離和分散來對沖中國的火力優(yōu)勢。但這種拉伸,也讓自己的戰(zhàn)線變得更長、更脆弱。
美國的招數(shù),中國看得很清楚。
中國的軍事杠桿,邏輯完全相反。你不搞分散嗎?那我就讓你的任何一個分散節(jié)點都變得不安全。你拉長戰(zhàn)線?那我就用更精準、更飽和的火力,專門打你的關鍵節(jié)點。
這種底氣從何而來?
首先,是全球最強大的中程導彈庫。“關島快遞”東風-26和“航母殺手”東風-21D,讓美軍的基地和航母在周邊3000公里內,始終處于“瞄準鏡”之下。
其次,是海軍的跨越式發(fā)展。“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和殲-35隱形艦載機,意味著中國海軍即將擁有真正意義上的遠洋藍水作戰(zhàn)能力。
再加上轟-6K掛載射程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美軍的“超視距”打擊優(yōu)勢正在被迅速拉平。
在這種體系下,美軍無論把飛機藏到哪個小島,都可能成為解放軍“發(fā)現(xiàn)即摧毀”鏈條上的一個坐標。更有激進觀點認為,與其等你準備好,不如在每日集結完成前,先發(fā)制人,用遠程火力敲掉你的棋子。
這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不對稱的優(yōu)勢,讓你精心設計的戰(zhàn)術網(wǎng)絡,從一開始就處于癱瘓邊緣。
如果說軍事只是硬碰硬的“明線”,那么牌桌之下,還有一根更具決定性的非軍事杠桿。
美國的這根杠桿,是“恐懼”。
它通過不斷渲染“中美必有一戰(zhàn)”,將中國定義為“新冷戰(zhàn)”的對手,以此恐嚇和捆綁日韓澳等盟友,共同分擔圍堵中國的成本。它的戰(zhàn)略目標很明確:保住全球霸權,阻止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為此不惜在亞太打一場大仗。
而中國的杠桿,是“引力”。
官方層面,它反復強調“開戰(zhàn)是世界災難”,展現(xiàn)出極大的克制與理性,在國際上爭取道義高地。
經濟層面,它通過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和“一帶一路”這樣的倡議,用實實在在的利益,將周邊國家乃至全球南方國家,更緊密地與自己捆綁在一起。
用非軍事手段,讓你的軍事威脅變得代價高昂,甚至無法承受。這才是更高維度的博弈。
圍繞著那個脆弱的軍事支點,兩根杠桿的持續(xù)角力,最終會導向怎樣的結局?棋局的推演,將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終局。
第一種,是“閃電式攤牌”。
在這種設想里,幻想必須拋棄,對抗無可避免。中國將抓住戰(zhàn)略機遇期,以雷霆手段解決核心問題。屆時,美國若軍事介入并戰(zhàn)敗,全球霸權將轟然倒塌。若不敢介入,則信譽掃地,盟友體系作鳥獸散。無論哪種,世界格局都將被重塑。
第二種,是“戰(zhàn)略性相持”。
這種設想認為,美國的軍事圍堵,更像是一種深陷“上一場戰(zhàn)爭”思維的最后掙扎。而中國瞄準的,是“下一場戰(zhàn)爭”的形態(tài)。美國既想維持霸權,國力又難以支撐多線作戰(zhàn),這種內在矛盾會讓它的戰(zhàn)略越來越變形、越來越焦慮。
而中國則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與戰(zhàn)略定力,通過軍事、經濟、外交的多維布局,像文火慢燉一樣,逐步消解美國的霸權根基。未來不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決戰(zhàn),而是一場比拼耐力、智慧和國運的長期博弈。
最終,西太平洋這盤棋的結局,究竟是哪一種?
或許,答案正在風中醞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