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公開表示期待未來幾周與中國同行會面,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宣布對14個國家加征高額關稅。
美國財長貝森特面對鏡頭時笑容溫和,他對著CNBC的麥克風說:“我在未來幾周某個時候將與中國同行會面,我們在日內瓦和倫敦舉行了愉快的會議,雙方都以極大的尊重對待?!?這話說得真誠,仿佛美國正處在一個充滿外交善意的季節。
特朗普(資料圖)
可就在同一個7月7日,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臺揮舞關稅大棒,宣布對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等14個國家征收高達25%至40%的新關稅。刀鋒直指亞洲,柬埔寨和泰國商品面臨36%的稅率,緬甸出口美國的貨物更被課以40%重稅。
特朗普政府這次關稅政策別有用心。14個國家名單中,日本和韓國這兩個美國傳統盟友赫然在列,各自被征收25%關稅。這兩個國家不僅長期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還承擔著西太平洋地區安全重任,如今卻成為“對等關稅”政策的犧牲品。
東南亞國家成為重災區:柬埔寨和泰國被征收36%關稅,緬甸面臨40%的重稅。這些國家恰恰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伙伴,美國此舉意圖直指中國區域影響力。不過特朗普的關稅大刀并未立即落下——白宮宣布將加征關稅的暫緩期從原定7月9日推遲至8月1日,這招暴露了美國的真實意圖:關稅只是手段,逼各國貿易讓步才是目的。
貝森特在關稅風暴中向中國伸出橄欖枝絕非巧合。他特意強調日內瓦和倫敦談判“進展非常良好”,并暗示希望將討論范圍“從貿易擴展到其他領域”。這番示好背后藏著美國難以啟齒的戰略焦慮。
稀土問題首當其沖。雖然美國已將中國商品關稅從145%降至30%,但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耿耿于懷。美國國防部報告顯示,當前稀土儲備僅夠使用67天,F-35戰機生產線面臨停工風險。
五角大樓甚至支持商務部提出“技術換稀土”方案,但中國不為所動。貝森特曾明確要求中國將稀土出口恢復至今年4月前水平,這一要求遭到中方冷靜回絕。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經濟壓力同樣火燒眉毛。2025年第一季度GDP萎縮0.5%,第二季度預測更加悲觀。國債規模已突破35萬億美元,相當于每個美國家庭背負28萬美元債務。
特斯拉CEO馬斯克公開批評特朗普政策加劇債務危機,甚至成立新黨派進行政治對抗。這些數字背后,美國正陷入經濟與債務的雙重困境。
特朗普政府遭遇執政以來最復雜的內外交困局面。7月1日,以加利福尼亞州為首的20個州聯合向聯邦法院起訴聯邦政府,指控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將醫保數據移交司法部違反《行政程序法》。這場訴訟成為美國聯邦制近三十年來最激烈的權力博弈。
國際舞臺上,美國傳統聯盟體系出現系統性裂痕。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商品加征50%關稅,可能使德法汽車制造商每年多支付120億歐元。法國總統馬克龍隨即召集緊急內閣會議,討論對美國產品實施“戰略級報復性關稅”。
金磚國家的反擊更令美國頭疼。玻利維亞總統在里約熱內盧金磚峰會期間公開呼吁:“全球各國應停止使用美元,以本國貨幣開展貿易。”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透露,金磚國家間65%貿易已用本幣結算。特朗普威脅對與金磚國家“結盟”的國家加征10%關稅,但這種威脅顯得蒼白無力。
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雙標態度暴露其全球戰略困境。特朗普給予日韓90天關稅暫緩期,表示“如果這些國家在美國境內生產商品,將不會被征收關稅”。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顯示美國既想通過關稅施壓謀利,又擔心過度激怒盟友導致戰略孤立。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對美方喊話的回應保持一貫冷靜。中國商務部多次強調愿意溝通,但堅持平等互利原則,尤其在涉及國家安全的稀土問題上不會妥協。與此同時,中國加速推進與東盟、歐盟等經濟體合作,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發出呼吁:“美國的輝煌已是過去式,特朗普政策將成為未來不穩定因素。”他主張中國與日韓聯合應對美國壓力。在當代全球化格局下,特朗普的關稅大刀傷及中國貿易伙伴的同時,也可能斬斷美國自己的經濟命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