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裝修完,搬進去住了沒3個月,我就發現自己踩了滿坑。
第二次裝修,我學精了!任別人吹得天花亂墜,我只認一個死理:簡單、實用、順手。
如今入住三年,當初力排眾議堅持的6個裝修決定,簡直妙用無窮,越用越香!
01
墻面簡單大白墻
第一次裝修整的護墻板,開裂落灰擦到懷疑人生。
第二次就是最普通的乳膠漆,通刷大白墻,省錢省心還顯亮堂,這也是當下的主流選擇。
現在覺得越是簡潔的設計,反而越經得住時間考驗,住再久也不覺得過時。
什么歐式雕花、客廳貼磚,省省吧!
只有大白墻真的是干凈利索,耐看得像老媽的搪瓷盆,經典永不過時。
讓整個家看起來清清爽爽,所以說,家里裝修,墻面真心建議考慮這種普普通通的乳膠漆就行。
02
衛生間三分離
以前總覺得,衛生間裝個玻璃淋浴房就算做好干濕分離了。可住久了才發現,洗手臺這邊還是有很多水。
于是,第二次裝修,直接把洗手臺拎出來放在衛生間門外面,把洗漱、淋浴、馬桶三個區域各自獨立,實現三分離,早上蹲坑,刷牙洗臉兩不耽誤,再也不用搶廁所用了。
有人擔心空間小做不了,其實,我家衛生間才 3 平米,把洗手臺挪到了門外,照樣實現了三分離。
住進去才知道有多香,三個區域各忙各的,互不打擾。
更重要的是,淋浴區的水汽再也跑不到別處,馬桶是干爽的,洗手臺也不用天天擦水漬,衛生間也沒出現過發霉的角落。
所以,別再滿足于簡單的干濕分離了,試試三分離,你會發現每天的生活都清爽了不少。
03
廚房敞開封閉隨心切換
廚房又暗又擠,開放式,燃氣公司也不給通燃氣,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后來發現了個絕妙解法:敞開封閉兩用廚房。
方案也特簡單,拆掉一面隔墻,兩面墻分別裝上 PD 門和玻璃(或者兩面都裝 PD 門)就行。
想封閉時,把 PD 門一推,兩面玻璃墻嚴嚴實實,炒菜油煙跑不出去,燃氣檢查也能順利通過。想敞開時,將門完全推開藏到墻后,兩面墻瞬間“消失”,廚房和客餐廳連成一體,采光一下子亮堂好幾倍,空間也顯得寬敞不少。
住了半年才明白這設計有多香,爆炒辣椒時關上門,客廳聞不到一點味,周末做烘焙時敞開著,孩子能趴在島臺上給我幫忙。
曾經讓人心煩的“又暗又小”,如今成了可鹽可甜的靈活空間,下廚的心情都跟著輕快起來。
要是你家廚房也有類似困擾,真可以試試這種敞開封閉兩用設計。
04
不做吊頂
以前,沒經驗做了吊頂,層高被吊頂吃掉十幾公分,錢花了還開裂。
第二次裝修,不!做!了!
簡簡單單走一圈石膏線(單/雙眼皮都行), 住了大半年才發現,這大概是我做過最劃算的決定。
沒了石膏板吊頂,家里層高多出 15 公分,站在客廳中間抬頭看,豁然開朗。
而且,不做吊頂,頂面也不容易落灰,朋友來我家做客都說“看著比吊頂清爽多了”。
真不是說吊頂不好,只是對普通家庭來說,這種“減法裝修” 太香了:少花錢、少麻煩,還能讓日子過得松快些。
要是你家也在糾結,不妨試試讓天花板回歸簡單,說不定會像我一樣,越住越喜歡。
05
智能家居
現在提到裝修,都會去了解一下智能家居。不是跟風追時髦,實在是用過之后就離不開了,平凡日子也會有小確幸。
其實智能入門化沒那么難,不用花太高的價格,前期做好線路規劃,選幾個核心模塊,幾千到一萬塊就能搞定基礎配置。
我家就裝了燈、窗簾和語音控制,現在用了兩年,每次進門喊一句“開燈”,暖黃的光線自動亮起,睡前躺在被窩里說聲“關窗簾”,窗簾就悄無聲息合上,這種不用起身的愜意,誰用誰知道。
除了不用 “動手”,你還可以預設早上七點,窗簾拉開一條縫,讓陽光晃醒你,同時背景音樂響起,總之,一些被精準掌控的細節,讓日子過得既規律又有滋味。
準備裝修的話,真可以留個心眼,它或許會成為你最不后悔的選擇。
06
兒童房錯位上下鋪
現在不少家庭有兩個娃,有些房間有限的會選擇高低床,真心勸你趕緊打住!
錯位床才是真·空間管理大師!上下鋪巧妙錯開,互不干擾,爬梯安全不碰頭。
現在更流行的錯位床,才是真懂帶娃家庭的痛點。說它是上下鋪吧,又和傳統的“直上直下” 不一樣,兩層床像錯開的積木,誰也不擋誰的光。
最驚艷的是空間利用率。我家兒童房才 8 平米,擺完錯位床,下鋪側面塞得進孩子的繪本架,上鋪樓梯做成抽屜,能裝下所有樂高零件。兩個孩子一個在上鋪,一個在下鋪,各有各的小天地,再也不用為搶地盤吵架了。
家里有倆娃的,這種會“讓空間” 的錯位床,才是能從小學用到中學的實在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