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淬煉的中原壯歌
《洛寧抗戰風云錄》
(中篇紀實文學)
七、隱秘戰線:情報工作者的無聲戰斗
在洛寧抗戰的歷史畫卷中,除了正面戰場的激烈廝殺,還有一群人在隱秘戰線上默默奉獻,他們就是情報工作者。1944年縣城淪陷后,中共地下黨組織迅速在洛寧建立起情報網絡。
馬子明:1939年4月任中共洛寧縣委書記,發展和整頓黨組織,奪取基層政權,領導農會開展減租減息、反貪污反不公斗爭。
1945年初,受豫西二地委指派與李洪潮返回洛南,建立洛南人民抗日自衛軍,任政治部主任;4月參與創建洛南抗日根據地,任中共洛南工委委員、洛南辦事處秘書、洛南抗日支隊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在對敵斗爭中發揮較大作用。
1945年9月下旬,單槍匹馬到原自衛軍第二支隊副支隊長田雨霖家做統戰工作,獲手槍一支。
申志遠:1938年春任馬回師范教導主任,在師生中發展一批共產黨員,資助經費,組織安排40余名黨員和抗日積極分子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9年2月因遭國民黨縣政府搜查離開伊川。
在日本鬼子占領洛寧期間,許多情報工作人員穿梭于日軍的崗哨之間,利用各種身份作掩護,將日軍的兵力部署、軍事行動等重要情報源源不斷地傳遞出來。
這些情報工作者常常面臨著生死考驗。1944年冬,情報員王二孬在傳遞日軍行動的情報時,不幸被漢奸認出。日軍將他抓著后,用盡酷刑逼問情報,但他始終咬緊牙關,只字未吐,最后,日軍殘忍地將他殺害。正是這些無名英雄的默默付出,讓洛寧抗日武裝能夠知己知彼,在戰斗中占據主動。
八、巾幗力量:洛寧女性的抗戰風采
在洛寧抗戰的艱難歲月里,女性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擔當。洛寧縣婦女積極投身抗日,雖資料未詳細記載當時的專屬婦女組織,但結合各種文獻綜述有以下貢獻:
宣傳動員
●參與宣傳隊活動:受趙保老婆抗日宣傳隊影響,洛寧縣婦女可能參與宣傳,如在集市、村莊宣傳抗日救國道理,激發群眾愛國熱情,擴大抗日影響力。
●傳播抗日思想:婦女們通過走親訪友、日常交流傳遞抗日信息,揭露日軍暴行,號召大家團結抵抗,增強民眾抗日意識。
后勤保障
●制作軍需物資:她們為抗日隊伍做軍鞋、洗衣服、護理傷員等。在物資匱乏時,克服困難,日夜趕制軍鞋,保障戰士基本需求,節省資源用于抗戰。
●籌集物資:動員家人和村民捐贈糧食、衣物、藥品等物資,為抗日隊伍提供支持。
救助與掩護
●救助傷員:遇到受傷戰士,她們會冒著風險將其帶回家中救治、掩護,為戰士提供安全環境和基本醫療護理。
●掩護抗日人員:為躲避日軍搜捕的抗日人員提供藏身之所,利用自家房屋、地窖、山洞等,同時幫忙傳遞消息。
●還有那些在后方的婦女們,她們組織起來,為抗日戰士縫制軍衣、布鞋。據統計,在洛寧抗戰期間,婦女們共縫制軍衣數千件、布鞋上萬雙,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九、軍民魚水情:洛寧百姓的全力支持
洛寧人民深知,抗日不僅是軍隊的責任,更是每一個人的使命。日軍占領期間,許多村民主動為抗日武裝提供庇護和支持。在北山的一個小村里,村民們將受傷的抗日戰士藏在自家地窖里,精心照料。一位老大娘每天都會熬好草藥,給戰士們清洗傷口,她說:“你們為我們拼命,我們一定要把你們照顧好。”
中共洛寧縣委、洛寧縣抗日民主政府
位于洛寧縣東宋鎮北舊縣村中間,為土木磚瓦結構老式民居,占地400平方米,青瓦、土坯墻外觀與普通民居無異。1945年1月,豫西二地委在此宣布成立中共洛寧縣委、洛寧縣抗日民主政府,號召人民團結抗日,開展減租減息運動,減輕群眾負擔。當地抗日獨立大隊也在此區域活動,副大隊長楊華軒率部在泰山廟附近伏擊日偽軍。
四縣聯防會議舊址
原屬洛寧縣,現位于澠池縣果園鄉石溝村,是馮氏祠堂。1944年10月,賀澍三在此召開宜洛陜澠四縣聯防會議,組織聯防委員會,形成四縣聯防,為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等奠定基礎。舊址兩邊廂房坍塌,正房會議室基本完好,祠堂貼著“四縣會議刀槍林立,馮門廟院革命圣地”對聯。
洛寧的商戶們也紛紛解囊相助,為抗日武裝捐贈物資。他們說:“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國家沒了,我們就什么都沒了。”據不完全統計,在洛寧抗戰期間,百姓們捐贈的糧食達數萬斤,還有各類物資,為抗戰勝利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
十、勝利曙光:洛寧抗戰的最終勝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洛寧大地一片歡騰。人們奔走相告,熱淚盈眶。為了這一刻,洛寧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洛寧縣城,人們自發組織起來,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街道上掛滿了紅旗,歡呼聲、鑼鼓聲此起彼伏。曾經被日軍破壞的房屋,雖然還殘留著戰爭的痕跡,但人們已經開始滿懷希望地重建家園。
洛寧抗戰的勝利,是全體軍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這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里,洛寧人民以頑強的意志、無畏的勇氣,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的事跡,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每當人們回望這段歷史,都會被洛寧人民的英勇無畏所感動,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洛寧抗戰的歷史,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中原大地,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為了自由、獨立和尊嚴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
(完)
作者簡介:董宏偉,洛寧縣特殊教育學校退休教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