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20元的遙控器,經“解碼”便能撬開小區卷簾門;一串9.9元的鑰匙,可隨意打開學校強電間——這些在電商平臺熱銷的“萬能神器”,與其說是技術產物,不如說是懸在公共安全頭頂的定時炸彈。
商家的宣傳話術充滿挑釁:“停車自由”“出入自由”,字里行間仿佛在教唆人們踐踏規則。而平臺的默許更令人心驚:當“道閘神器”周銷過萬、“物業鑰匙” 狂賣5萬件,這些數據背后,是無數個亟待填補的安全漏洞。更荒謬的是行業監管的集體失語?!栋踩a法》明確規定公共設施需封閉管理,但現實卻是,非法工具在電商平臺公然叫賣。電商平臺絕不能以“技術中立”為由推卸責任:這些商品的關鍵詞直白到近乎招搖,銷量數據刺眼到無法忽視,所謂的平臺“審核把關”究竟審核了什么?是審核商家有沒有營業執照,還是審核他們能否把“撬門”包裝成“便民”?
尤其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這些工具正在模糊違法與“小聰明”的界限。當商家將“停車自由”“出入自由”當作賣點大肆宣傳時,其本質早已不是在賣商品,而是在傳授非法侵入的犯罪方法。
治理這類亂象,不能僅靠媒體曝光。相關電商平臺必須建立“關鍵詞黑名單”,對這類打擦邊球的商品實施零容忍;監管部門更要順藤摸瓜,既要嚴查銷售端,更要追溯生產源頭廠家。
公共安全的堤壩,從來不是毀于巨浪,而是潰于蟻穴。當 “萬能鑰匙” 在網上公開叫賣,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這場關乎每個人公共利益安全感的保衛戰,容不得半點馬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