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2025年7月,波羅的海上空的一架無人機,竟然讓立陶宛政壇最高層瞬間避險,北約多國戰機緊急出動,歐洲安全再度拉響警報。
一場波羅的海的“驚魂時刻”
6月下旬,北約防空預警系統剛剛完成一次跨國聯合評估。歐洲東翼五國在2025年度聯合報告中警告,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與白俄羅斯地區的軍事活動較去年同期上升了22.8%。同月,立陶宛國防部發布數據顯示,本國空情預警次數較去年增長了近17%,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涉及俄羅斯方向。
7月10日清晨,立陶宛邊境線上的舒姆斯卡斯口岸附近雷達突然捕捉到低空目標,一架俄制Geran-2型無人機突破監控線。此時距離維爾紐斯不到40公里。后續調查顯示,這架無人機從白俄羅斯方向進入,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60公里,高度不足150米,雷達反射信號極弱。
空情警報未響時,立陶宛總理帕魯茨卡斯與議會議長斯克維爾內利斯正與媒體記者會面。安保人員接到指令,現場氣氛驟然緊張。不到兩分鐘,領導人被帶入地下防空避難所。此時維爾紐斯市區已開啟最高級別警示,核心區域交通管控、裝甲車進駐要道,立陶宛政府大樓內外一片戒備。
十分鐘警戒,歐洲防線的極限測試
此時,立陶宛空軍指揮部將實時情報上報波羅的??沼虮奔s快速反應部隊。據北約官網7月最新通報,部署于立陶宛希奧利艾空軍基地的西班牙、德國戰機已進入最高戰備狀態。北約標準流程要求,接到空中威脅警報后,戰機須在10分鐘內完成戰備切換。
這套應急機制源自北約“強化前沿存在”戰略。2025年6月,北約防空司令部剛剛完成東翼協同演練。數據披露,波羅的??沼蚰昃鶖r截任務已突破400起,遠高于2019年的262起。此次無人機事件,北約戰機雖未最終升空攔截,但相關單位已完成任務切換,隨時可以執行摧毀指令。
現場目擊者回憶,維爾紐斯上空警報聲此起彼伏,市民短時疏散。專家評論稱,立陶宛本次危機處理流程啟動迅速,顯示其對俄方威脅的高度警覺。
俄式邊界策略的變奏
公開資料顯示,Geran-2無人機是俄羅斯仿制伊朗Shahed-136的成果,輕質材料制造,造價僅為普通戰機的1/200。2025年3月至6月,烏克蘭哈爾科夫方向已多次發現同型無人機蜂群式襲擾。在立陶宛境內,這架無人機并未搭載彈頭,墜毀時僅為泡沫與膠合板殘骸。
俄方未對事件作出明確說明,但俄國防部6月曾公開表示,波羅的海區域“有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利益”。立陶宛情報部門推測,這類無人機多用于“邊境壓力測試”:“低成本、低風險,即使被擊落也無外交損失?!?/strong>
近年來,俄軍多次在北約邊境采取此類“灰色地帶”行動。2023-2024年間,波蘭、拉脫維亞、摩爾多瓦等國均有無人機或軍機短暫闖入事件。分析人士指出,這種做法一方面檢驗北約防空鏈路反應,另一方面傳遞“邊界模糊”信號,制造地區不確定性。
數字化、立體化、全天候
2025年6月,立陶宛完成對NASAMS-II防空系統的全面升級。該系統配備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最低探測高度降至50米,有效覆蓋低空小目標。立陶宛東部邊境還新部署了反無人機電磁干擾陣地,年內投入1.1億歐元升級邊境監控網。
本次事件后,立陶宛國防部宣布啟動“緊急空防一體化”行動。希奧利艾基地增配多型反無人機導彈系統,首都周邊構建臨時防護帶。路透社6月底報道,立陶宛計劃2026年前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3.2%,并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合建聯合雷達網。
北約方面,2025年上半年在羅馬尼亞、波羅的海區域增加E-3A預警機巡邏頻率。北約東翼各國已著手籌建防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無人機與戰機目標協同打擊。
戰略走廊、武器升級與“灰色威懾”
蘇瓦烏基走廊,這條70公里的波蘭-立陶宛邊界地帶,素有“歐洲最危險地帶”之稱。2025年北約“堅定捍衛者”大演習,專門針對該地模擬遭遇俄方“混合攻擊”。演習數據顯示,北約東翼防空能力僅為理論所需的5%,大幅低于安全閾值。
加里寧格勒,這塊俄羅斯的波羅的海飛地,部署有伊斯坎德爾導彈、S-400防空系統、核彈頭儲備。立陶宛自2022年對俄貨物過境實施管控,引發俄方強烈反應。俄杜馬議員本月初警告,不排除在波羅的海區域“采取極端措施”。
北約東翼的防空短板也在加速補齊。2025年6月,德國同意向立陶宛永久部署“愛國者”防空系統;美國則承諾向波蘭提供F-35戰機緊急支援。北約新一輪軍費分攤機制已將東翼國家防空升級列為優先事項。
網絡空間的“第二戰場”
無人機事件發生后,立陶宛網絡空間遭遇大規模DDoS攻擊,政府部門網站一度無法訪問。安全公司CrowdStrike警告,2025年上半年,針對波羅的海國家的網絡攻擊數量同比激增近50%。俄方媒體則持續放大立陶宛“恐慌”畫面,試圖制造西方聯盟的裂痕。
北約新設“網絡快速反應小組”,2025年6月首次演練跨國數據應急恢復。立陶宛國會通過“信息安全保護法”,加大對假新聞、輿論操控的處罰力度。國際輿論場上,歐美主流媒體普遍將本次無人機事件認定為“俄式混合戰”的新樣本。
危機管理與未來變量
波羅的海地區的緊張,已不再限于軍事硬對抗。俄烏戰爭進入消耗戰僵局后,俄羅斯在外圍小國間施壓頻率明顯加快。立陶宛的“快速反應”模式,反映出小國在大國博弈夾縫中的現實困境。
北約集體防御條款第5條雖未被觸發,但北約高層警告,若有成員國遭遇武裝攻擊,將啟動“一切必要措施”。立陶宛與波蘭、拉脫維亞等國已聯合呼吁,北約應加快東翼軍事與信息防護的一體化進程。
2025年6月末,歐盟外長會議將波羅的海安全列為議程重中之重。歐盟防務專員強調,歐洲必須“以超常規速度”升級邊界防御,防止灰色地帶危機演變為真正軍事沖突。
參考資料:俄軍機沖進立陶宛,總理議長火速鉆進防空洞,北約戰機緊急升空
2025-07-11 12:25·軍武次位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