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發布《關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的公示》(下稱《公示》)。開展了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工作。
《公示》顯示,多家車企在2016-2020年間的補助資金申請與實際核定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比亞迪和奇瑞的核減金額均超過1.4億元。其他車企,北京新能源5年核減9700萬元,
東風汽車4年核減超3700萬元。
工信部此舉更深層的意義是,在外界傳達一個信號——完善數據平臺監管體系,建立長效機制。也就是說,以后的監管將會更加精準,各家車企們要謹慎行事。
補貼的時代背景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7萬輛,同比增長53%,其中純電動車占比67.98%(40.9萬輛),插電混動車占比32.02%(9.8萬輛)。彼時還處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初期階段,政策、市場和技術均處于快速變革期,出現了典型的“政策驅動”特征,同時也暴露了粗放增長模式下的結構性矛盾。具體表現為,部分車型電池組“缺斤少兩”,或虛標續航里程,公告參數與實際差異較大;部分企業通過關聯交易將車輛銷售給自家租賃公司,領取補貼后車輛閑置。很多企業造車的最大動力是“為了補貼”,而非市場需求。
正是基于這樣的市場亂象,有關部門抬高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準入門檻。對于中小車企而言,審查條款的增多意味著需在研發能力提升方面加大投入,過去簡單的生產方式已無法滿足這些新規定的要求。此外,新規中還推行了企業誠信自律承諾制度,加強了生產的一致性管理。這一點尤為重要,稍后要考的。
在補貼標準上,有關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乘用車以純電動續航行駛里程(R)為標準,具體補貼如下:純電動乘用車100km≤R<150km每車2.5萬、150km≤R<250km每車4.5萬、R≥250km每車5.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R≥50km每車補貼3萬元。
相比2013年-2015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純電動乘用車的續駛里程由大于等于80km提升至100km,補貼減少0.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補貼減少0.5萬元。
2017~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適當退坡,其中:2017-2018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有相應的補貼政策,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貼6萬元/輛,插電混動3.15萬元/輛,與國家補貼合計不超過車價60%;充電補貼,純電動乘用車額外補貼5000元/輛。
以上,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時代背景。
和價格戰有關系
這一次,工信部舊話重提,把《公示》又翻了出來。這和前不久的多部門聯合出臺措施,對車市惡性價格戰進行管控有著直接的聯系。
2025年5月末,中國汽車市場掀起新一輪降價潮,頭部車企率先發起價格攻勢后,行業迅速形成連鎖反應,引發全行業參與者的跟進。工信部表示將加大對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產品一致性抽查,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采取必要的監管措施,堅決維護公平有序市場環境,切實保障消費者根本利益。
隨后,工信部、商務部以及發改委密集約談了多家車企一把手開會,要求這些企業不參與沒有底線的價格廝殺。同時,他們還被要求上交利潤報表。此外,工信部還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將加大對輿論關注度高、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等車型的抽查力度。此前的抽查是企業提供“特供檢測車”,是有可作弊的空間的,現在則是從生產線到4S店隨機封樣,避免企業“特供檢測車”;違規企業將面臨“三重處罰”:公開通報(輿論震懾)、暫停產品《公告》(禁止銷售)、暫停新產品申報(限制新品上市)。
這個一致性檢查就和剛才說的“一致性管理”對上號了。這里,我們不能簡單下結論說此前的管理是有問題,而是說隨著新車新技術的進步,現在的車輛生產和設計無論是在供應商還是技術上都更加復雜,而此前的市場情況則是相對簡單。也就是說時代變了,市場環境也變了,產品更加先進了,所以現在的檢測規則也要提升。
此次工信部開展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工作,表面上清算陳年舊賬,實則還是震懾現在的價格戰。
2020年汽車行業利潤率為6.2%,2023年降至5.0%,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跌至3.9%,創十年新低。同期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為5.6%。客觀地說,惡性價格戰已經給中國汽車行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較大沖擊。我們試想一下,行業內超過94%的利潤總量都被少數幾家企業給拿走了,剩下的不到6%的利潤被市場絕大部分車企分享。只有幾家大廠憑借幾十年積累,勉強維持微利,其他數量巨大的非頭部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這種情況無論用什么樣的市場規律都解釋不了。
工信部此次動作,反映出主管部門正在更進一步的“精準監管”,在保障行業可持續政策發展的大框架范圍內,讓市場進行充分的自由競爭,淘汰低效產能,推動技術升級。
百姓評車
工信部此次清算審核,看似是對歷史賬目的梳理,實則是對當前行業亂象的精準警示。向市場傳遞了明確信號:粗放增長時代終結,合規與技術創新將成為未來競爭的核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