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出門時,能讓他們親身體驗傳統(tǒng)民俗,比書本講解更有意義。去婺源看舞龍燈、抬閣,到望仙谷玩民俗互動游戲,這樣的行程既能感受文化魅力,又能增進親子感情。上饒方誠國際旅行社規(guī)劃的安排,在民俗體驗和親子互動上,有不少貼合家庭需求的設計。
婺源:在古村觸摸鮮活民俗
婺源的三天行程,沉浸式融入當地民俗場景。趕上村里的舞龍燈活動,孩子們早早就跟著村民在祠堂前集合,師傅們給孩子分發(fā)迷你龍燈道具,教他們簡單的擺尾動作。家長們則幫著抬主龍燈的架子,隨著鑼鼓聲一起邁步,龍燈在夜色中蜿蜒游走,孩子的歡呼聲和大人的號子聲交織在一起,熱鬧又溫馨。
抬閣表演前,孩子們被允許到后臺參觀裝扮過程。藝人們給小演員梳傳統(tǒng)發(fā)髻、穿刺繡戲服,家長趁機給孩子講解 “八仙過海”“穆桂英掛帥” 的故事。當裝扮好的抬閣緩緩走過,孩子指著上面的小演員興奮地說 “那是何仙姑”,眼里滿是好奇與崇拜。午后的民俗課堂上,師傅教大家扎燈籠,家長和孩子合作糊紙、畫圖案,做好的燈籠晚上還能提著參加巡游。
望仙谷:峽谷里的民俗游戲時光
望仙谷的兩天行程,民俗互動游戲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剛進谷就遇到 “投壺” 攤位,家長和孩子比賽誰投的箭更準,輸的人要學唱一句當地民謠。谷中的戲臺前,有 “猜燈謎”“踢毽子” 等小游戲,完成任務能兌換小獎品,孩子們拉著家長挨個挑戰(zhàn),臉上滿是不服輸的認真。
最熱鬧的是傍晚的民俗晚會,村民教大家跳竹竿舞,家長牽著孩子的手跟著節(jié)奏跳躍,偶爾被竹竿夾到腳,引來一陣歡笑。孩子們還跟著老藝人學吹糖人,看著糖漿在手中變成小動物,眼睛瞪得圓圓的。晚飯后,一家人在谷中散步,看燈籠照亮崖壁,聽遠處傳來的民謠歌聲,仿佛走進了一幅鮮活的民俗畫卷。
行程中的貼心安排
住宿選在有民俗特色的地方,婺源住古村客棧,房間裝飾著木雕、剪紙,望仙谷住谷內民宿,推窗就能看到吊腳樓。客棧老板會給孩子講當地民俗故事,睡前還能聽到窗外的蟲鳴。
飲食上有不少民俗特色菜,婺源的蒸汽糕、望仙谷的燈盞粿,老板會簡單介紹由來,讓孩子邊吃邊了解背后的文化。行程節(jié)奏很舒緩,每天安排 1-2 個民俗活動,其余時間可以自由閑逛,孩子累了隨時能休息。
這樣的民俗親子互動之旅,沒有刻意的教學,卻讓孩子在玩樂中親近了傳統(tǒng)民俗,家長也在陪伴中重溫了兒時的民俗記憶。返程時,孩子手里拿著自己扎的燈籠、吹的糖人,這些帶著溫度的民俗印記,會成為成長中珍貴的片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