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黃士偉
杜宗林
“小鬼子,你等著!”“不炸死你個狗日的,老子就不是重慶崽兒!”……
說這話的是熱血漢子黃士偉!
黃士偉
黃士偉1921年出生于重慶榮昌。六歲那年夏天,他和幾個同伴在村口樹蔭下玩耍,突然,一條近兩米長的烏梢蛇從高高的樹上啪地跌落下來,伙伴們一驚,尖叫著四散逃開。可黃士偉不但沒跑,反隨手撿起地上一根棍子,提起就打。烏梢蛇吐著信子,擺頭摔尾,很快梭到一旁的土墻邊,“哧溜”一聲鉆進墻角一個黑乎乎的洞里。黃士偉追到洞前,伸手就朝洞里抓,一個沒抓穩,尖尖的蛇尾從他小小的手中滑脫了……說起這事,鄉親們無不瞠目結舌,甚至后頸窩發涼。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全民族抗戰打響。年僅16歲的黃士偉懷著滿腔熱血,寫下《抗日出征遺書》,投身川軍,并憑借不懈努力,進入江西工兵學校,系統學習地雷與爆破知識。
1942年4月18日,美軍轟炸日本東京。作為報復,日軍決定發動浙贛會戰,妄圖摧毀我東南沿海機場。其中,日軍第15師團朝著衢州方向,氣勢洶洶碾壓而來。
瘋狂進攻的日軍
此時的黃士偉,已是國民黨146師工兵營代營長。他身材健碩,高大英武,兩條臥蠶眉下,一對鼓鼓的小眼睛,就像算盤珠子成精一樣,滴溜溜亂轉。他帶領部隊強行軍至蘭溪江東岸,“吁”地勒住馬,粗糙的大手一揮,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命令道:“弟兄們,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鬼子追擊的必經之路,大家趕緊行動,把地雷埋起,注意搞好偽裝。”
各連按指定地域,開始在巖石、土坡、草叢、路口等地分頭行動,士兵們有的揚鍬,有的舞鏟,有的放雷,陣地上到處是嘁嘁嚓嚓的響動。黃士偉抬頭看看西垂的像熟透的番茄的夕陽,“呸”地向結滿厚繭的掌心吐了點口水,刷刷搓了兩下,彎腰抓過一把十字鎬,揮臂掄摔起來。
地雷的埋設很有講究,淺了容易被敵人發現,過深又影響爆炸威力。一般普通壓發雷埋深約20—30厘米。觸發地雷引信需朝向敵人接觸方向。埋雷用原土覆蓋,表面撒上雜草、落葉、浮土等。黃士偉配合士兵把地雷埋好后,掏出隨身攜帶的用木頭削成的自制模具,在上面按了幾下,豬牛羊狗等動物腳印甚至車輪痕跡就隱隱顯現出來。
經過一夜緊張勞作,全營成功埋設了數十個地雷群。為檢驗地雷爆炸威力,觀察殺敵效果,黃士偉命令部隊繼續前進后,自己領著留下的幾名士兵,隱蔽到一個地勢較高、視野開闊的山頭,手舉望遠鏡,靜靜等待鬼子上鉤。
埋設地雷
次日,也就是28日早上7時許,趴在青草叢中,被露水沾濕軍衣的黃士偉突然聽到“轟隆”一聲巨響,他高興地對部下說:“哈哈,跑得脫,兔兒腦殼!小鬼子這下肯定遭了。我們再看看,還有沒有爆的。”
嘀嗒,嘀嗒,時間一分一秒走著,半個小時過去了,雷區仍未再有爆響,倒是隱約看見有鬼子手握探測器在一步步前移。黃士偉心里一沉,一拍大腿,罵道:“狗日的小鬼子,太狡猾了,啷個快就派出工兵掃雷,看來昨晚白忙活了。”
“老子不信邪,重新來過!”
當他們氣喘吁吁,跑到一個三岔路口時,黃士偉停下腳步,擺在眼前的三條路,一條通往蘭溪縣城,一條通向蔣宅,還有一條是運輸通道。小鬼子會選擇哪條路呢?
黃士偉皺了皺眉,用手摩挲了一下自己那張黝黑長臉上的絡腮胡,仔細觀察起地形來。突然,他注意到一個視野相對開闊的高地,心想,日軍很可能會登上這個高地觀察地形。路中間的雷大概率會被鬼子排掉,不如在這兒埋幾顆,說不定還有意外收獲。想到這兒,他果斷決定在岔路口通往高地的坡路上布雷。密密麻麻共埋下了60多顆。
上午11時左右,一聲沉悶的地雷爆炸聲傳入黃士偉耳中。直覺告訴他,鬼子踩到他們剛埋的地雷了,他高興得一拳砸在身旁的樹干上,嘴里連珠炮般大吼:“小鬼子,看炸不死你個狗日的,快快見閻王去吧!”
黃營長當時不知道,他埋下的地雷,炸出了一個足以震驚整個日本軍界的大驚喜!
挖坑埋雷
42年后的1984年,日本防衛廳才披露,當年被地雷炸死的,竟是日軍第15師團師團長酒井直次中將。
酒井直次1920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大學,1937年踏上侵華之路,犯下累累罪行。他多次對我國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極力推行“三光”政策,甚至喪心病狂地讓部下進行奸淫比賽,其惡行罄竹難書。
據戰史記載,1942年5月28日10:45,當日軍行至蘭溪北面的三岔路口時,酒井直次決定觀察一下周圍地形。他一眼便注意到那個地勢突出的高地,隨后騎著白馬朝高地緩緩走去。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彈片與沙石騰空而起,把酒井從馬背上狠狠掀起,又重重摔到地上。白馬當場被炸死,酒井的左腳被炸得粉碎,左腿皮肉嚴重炸裂。
日軍參謀長立馬令人為酒井止血,軍醫部長迅速展開急救。此時的酒井,臉色蒼白,但精神尚可,還強撐著對參謀長說:“請你代替我指揮,繼續前進。”
酒井被擔架抬到前方約200米處一房屋內,等待轉送后方醫院,但因失血過多,很快陷入昏迷,當日便一命嗚呼。
酒井直次
146師以黃士偉用地雷成功拖住日軍,對他進行了口頭嘉獎。除炸死酒井這一壯舉外,他還研究出“子母連環雷”和延時引信,讓日軍摸不著頭腦,行軍時提心吊膽,大大阻滯了日軍的進攻步伐,得到了盟軍情報部門的高度評價,被將士們譽為“雷神”。抗戰勝利后,黃士偉不愿打內戰,主動退役到成都。1951年從西南合作專科學校畢業,成為一名會計師。1984年在原成都第一釀造廠財務科退休。
1991年,《四川政協報》刊登了《第一個斃命于中國的日軍師團長》一文,報道了黃士偉老人當年在戰場上立下的大功。政府給他發放了撫恤金,授予榮譽稱號,他感動得熱淚盈眶。2014年10月13日,這位抗日英雄與世長辭,享年93歲。
我以為,假如黃老健在,今年慶祝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9.3”大閱兵,大約在應邀之列。
抗日英雄黃士偉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杜宗林: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溫江區作家協會監事長,廣東古勞詠春拳弟子,兼好書法、聲樂。1986年10月入伍,雪域從軍16年,通信維修技師。先后在《安徽文學》《短篇小說》《渤海風》《軍嫂》《軍事故事會》及《解放軍報》《中國安全生產報》《西藏日報》《四川農村日報》《華西都市報》《西南商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多篇。有作品收入選集并獲獎。
作者:杜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