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雖然名義上是一支擁有航母的海軍,但是這個名頭卻有點“名不副實”。原因就在于,俄羅斯海軍的驕傲——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自2017年結束了在敘利亞海域的軍事行動之后,就進入船廠進行了改裝升級工作,但是這一工作拖延至今也并未能夠完成。而近期,俄羅斯方面甚至也傳出了要將其放棄的想法。
港根據俄媒的報道,俄海軍和聯合造船集團的代表近期將就庫茲涅佐夫號的命運作出決定。專家不排除該艦因技術和物理老化而被報廢拆解的可能。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表示:“停止維修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決定不再繼續維修,‘庫茲涅佐夫’號只能被切割成金屬作廢物利用。”也就是說,該航母的維修工作已經暫停,未來不排除會有直接報廢處理的可能。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排水量六萬余噸,可以搭載蘇-33艦載機或米格-29K艦載機,該航母在敘利亞海域的表現也堪稱可圈可點。有了這艘航母的存在,俄羅斯海軍的“大國海軍”的名頭才更加響亮,這艘航母也是俄羅斯大國地位的象征之一,那么既然如此,為何俄羅斯方面卻有了將其報廢的想法呢?這其中可能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首先是庫艦的維修工作實在是一波三折,確實是非常不順利。2018 年,俄羅斯最大的浮動船塢沉沒,直接把艦體砸出了損傷,緊接著,2019 年航母上又發生重大火災,對艦體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一系列事故,讓原本就不輕松的維修工作變得難上加難,并且,也讓該艦的維修工作進度一拖再拖之余,也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
其次,即便是該艦的維修工作完成了,其實也并不“劃算”。庫茲涅佐夫號是在蘇聯解體之際服役的,按照航母一般服役50年的年限來計算。庫艦的合理退役時間應該是2040年前后,而以該艦的狀態來說,即便是一切順利,未來兩三年之間能夠服役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說,即便是俄羅斯方面耗盡心思將其修復完畢,其也就只能再接著服役十年左右,這對俄羅斯海軍而言,無疑是有點“虧”的。
另外,由于俄烏沖突的原因,俄羅斯的國防開支已經大部被用于俄烏戰場。坦克、無人機等裝備的優先級顯然比無法用在俄烏沖突之中的庫艦要高。因此,俄羅斯方面暫停庫艦的維修工作,甚至有可能要將其報廢,也是出于“把錢花在刀刃上”的想法。
那么,俄羅斯有了放棄庫艦的想法,是否意味著俄羅斯不再追求大國海軍的榮光,甘愿成為一支近岸防御性質的海軍呢?這其實也未必,先不說俄羅斯層出不窮的先進核潛艇,就拿水面艦艇來說,俄羅斯已經開建了兩艘排水量很有可能會達到4萬余噸的23900型兩棲攻擊艦,這種兩棲攻擊艦最多可搭載16架直升機,并擁有航母式的全通式甲板,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準航母”,第1艘23900型兩棲攻擊艦預計將在2027年完工,俄羅斯的“航母海軍”的接力棒,很有可能就會從庫艦傳到這種“準航母”手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