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超預期帶動鋰電池產業鏈火爆,電解液核心上市公司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太科技”,002326.SZ)在二級市場上一路狂飆,其在技術戰場上激戰也近期上演。
7月2日,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賜材料”,002709.SZ)狀告永太科技等12名相關方“竊密”,涉及公司液體六氟磷酸鋰生產工業化技術,索賠超8.87億元。隨后,永太科技方面否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并反訴天賜材料名譽侵權。一場技術糾紛大戰由此展開,但目前尚未有定論。
天賜材料作為全球唯一具備大規模液體六氟磷酸鋰生產能力的企業,2024年市占率達38%的“行業龍頭”。永太科技則是連續兩年虧損、奮力追趕的新晉競爭者。
天賜材料起訴永太科技
7月2日,新能源行業被一紙公告震動。
天賜材料指控永太科技等12名主體,非法獲取并使用了子公司九江天賜的液體六氟磷酸鋰工藝技術資料,該技術資料被應用于永太高新年產13.4萬噸液體鋰鹽產業化項目中。
根據公告,九江天賜前員工李勝被指控違反保密義務,伙同他人將技術資料泄露給永太科技,并用于上述項目。天賜材料要求被告方停止侵權行為,銷毀相關生產線設備及生產工藝資料,并賠償經濟損失8.87億元及律師費11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天賜材料成立于2000年,并于201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21年合并主板上市,當年市值首破千億元。天賜材料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特種化學品三大板塊,其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售量自2015年以來全球領先,目前市占率超過40%。
新能源車主要成本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系統、電驅動零部件和整車其他零部件,其中電池成本占比高達40%。
2022年至2024年,天賜材料業績持續下滑,營業收入分別為223.17億元、154.05億元、125.18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7.14億元、18.91億元、4.84億元。其中,鋰電池材料業務長期貢獻公司總營收的90%左右,但毛利率已從2022年的38.55%降至2024年的17.45%。
該起互訴案件的核心人物——天賜材料前總工程師李勝,成為關鍵導火索。而爭端主要圍繞“雙氟磺酰亞胺鋰”產品。據悉,2021年5月,李勝離職前拷貝液態六氟磷酸鋰核心工藝資料,隨后通過中間人鄭飛龍牽線,與永太科技實控人之一何人寶達成千萬級“技術合作”協議。
據天賜材料披露的刑事判決書,永太科技、邵武永太高新等將其通過收買的不正當手段非法獲取的九江天賜液體六氟磷酸鋰工藝技術資料,運用于邵武永太高新年產13.4萬噸液體鋰鹽產業化項目中。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證明顯示,截至2023年10 月,天賜材料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液態六氟磷酸鋰和液態雙氟磺酰亞胺鋰生產工業化的企業。而永太科技宣稱“自主研發液態六氟工藝”,雙方技術路徑的高度重合,成為本次訴訟的核心爭議點。
永太科技否認“竊密”
這已不是天賜材料首次就商業秘密(知識產權)被侵犯發起訴訟。此前,公司已有一次勝訴,還有另一案件正在審理中。天賜材料董事長徐金富曾公開直言:若鋰電材料企業的知識產權得不到尊重,行業內卷將難以停止。
7月3日,永太科技強硬反訴天賜材料侵害名譽權,戰火由此升級。
永太科技發布公告稱,不存在侵害天賜材料商業秘密情形,永太高新技術均是自行研發。天賜材料為達到市場壟斷打壓競爭對手的目的對公司實施商譽詆毀等侵權行為,在無明確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兩年間多次向公眾散布公司侵犯其商業秘密的誤導性信息,已嚴重損害公司商譽,給原告造成重大損失。永太科技及子公司永太高新就天賜材料侵權行為提起訴訟,合計索賠超57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永太科技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含氟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領先氟精細化學品制造商,業務涵蓋醫藥、農藥、新能源材料及電子化學品等領域。
綜合市場觀點,機構認為永太科技的競爭力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產能上,公司是國內電解液溶質產能最大、品類最全的第三方供應商,短期將受益缺貨漲價效應。其二,公司的產業鏈一體化優勢明顯;其三,公司現已掌握定向氟化、手性酶催化等四大核心技術,有效增強公司產品鏈條的可調整性。
財報數據顯示,永太科技已連續兩年虧損,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41.28億元、45.8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198億元、-4.784億元。2025年一季度,永太科技營收達到10.60億元、歸母凈利潤0.11億元。
盡管永太科技通過長單協議鎖定遠期利潤,有效增強了公司業績的確定性和持續性,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踏入新能源領域,未來產業鏈上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目前難有定論,這也為公司憑借鋰電業務實現高速成長帶來不確定。
六氟磷酸鋰價格,曾在2022年初達到60萬元/噸的歷史高點,由于供需不平衡等原因,一路下跌,2025年初每噸還賣6.2萬元,7月已下降至5萬元。
產業波動期間,因專利訴訟涉及的賠償額也創下新高。如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之間的“專利大戰”,自2021年至今的三年多時間里,寧德時代向中創新航累計索賠總額達數億元。
在爭奪全球市場份額的激烈競爭下,新能源行業的競爭早已從單純的技術與價格比拼,升級為知識產權、司法程序、市場話語權的多維戰爭。在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預計增長30%的背景下,可以預見這場巨頭們的專利戰爭不會輕易落幕,最后也將影響和重塑全球鋰電行業知識產權的競爭規則。(思維財經出品)■
天賜材料新能源車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