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姓氏非常重要,這是血脈和宗族的象征。
按理來說,各個姓氏之間都是平等的,沒有好壞優(yōu)劣之別。
但是從客觀上來看,姓氏之間確實有“美丑”之分,有的姓氏看起來就很“怪”,但是也有幾個姓氏,不管起什么名都好聽,這里面有你的姓氏嗎?
五星出“東方”
作為一個中國人,“東方”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符號,而那些生來就姓“東方”的人,更是有一種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以“東方”為姓的人,不管起什么名字都很順眼,甚至還可以光明正大地叫“東方紅”,真是羨煞旁人。
“東方”這個姓氏有兩種不同的起源,第一種是出自上古伏羲氏,第二種是出自漢朝的“脫口秀”演員東方朔。
眾所周知,伏羲氏創(chuàng)造了伏羲八卦,從此以后,伏羲氏和伏羲氏的后人便與伏羲八卦緊密相連,就連日常生活中也到處是八卦的痕跡。
為了保護部落族人的安全,伏羲氏按照八卦的形狀,重新安排了部落的布局,使得部落看起來像是一個陣法一樣。
為了維持這個“陣法”的穩(wěn)定,伏羲氏創(chuàng)造了八枚令牌,然后又讓自己的子孫帶著令牌前往八個陣眼居住,想以此來穩(wěn)定“大陣”。
這八個陣眼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有個孫子叫羲仲,他這一脈世代居住在“震位”,而“震”在伏羲八卦中指的就是東方,因此羲仲他們世代執(zhí)掌東方青陽令。
羲仲去世之后,他的后人為了傳承守護東方陣眼的任務,索性直接改姓“東方”了。
除此之外,“東方”這個姓氏還有可能來自東方朔,據(jù)說他出生的時候,東方的太陽剛好升起來,正好天也亮了,因此給他取名為東方朔。
東方朔的父親名叫張夷,但是他在東方朔出生之前便去世了,東方朔的母親在生下他三天后也去世了,是他們家的鄰居將他撫養(yǎng)大的。
由于張夷不常在家,因此鄰居不知道他們家姓什么。
在起名的時候,鄰居索性將東方朔的小名定為了大名,東方朔的后人就將“東方”這個姓氏傳了下來。
不管怎么說,“東方”確實是一個很美的姓氏,還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姓氏。
“皇甫”為國家
東漢末年有位保家衛(wèi)國的名將叫“皇甫嵩”,他這個姓氏也挺美的。
中國人骨子里就對“皇”字有一種好感,“甫”字其實也不差,這兩個字組在一起,產(chǎn)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顯得更加華貴了。
而且“皇甫”這個姓的誕生,還與一位英雄有關。
當初周武王姬發(fā)分封天下的時候,將宋地分給了商紂王的兄長“微子”。
微子是與箕子、比干齊名的賢者,因此周武王并沒有因為他是紂王的親戚而排斥他。
微子在宋地建立宋國后,放棄了原來的“子”姓,直接改姓“宋”了,這便是“宋”姓的起源。
西周后期,宋國依然是個小國,總是被一些蠻夷騷擾。
宋武公在位時,長狄人又打了過來,試圖攻占宋國的領地。
就在國家陷入危難之際,宋戴公的兒子宋充石站了出來,他和自己的兩個兒子領兵出戰(zhàn),奮力拼殺,最終擊敗了長狄人,保護了國家。
但可惜的是,宋充石和他的兩個兒子都犧牲在了戰(zhàn)場上。
不過,他這一脈并未斷絕,他還有小孫子。
宋充石的孫子長大之后,得知了爺爺和父親的英勇事跡,心生仰慕,于是便以宋充石的字“皇父”為姓,從此便誕生了“皇父”姓。
后來齊國吞并宋國時,皇父家的第七代傳人“皇父遇”逃到了魯國。
西漢的時候,皇父遇的后人皇父鸞還生活在魯國舊地。
不過皇父鸞挺有本事,帶著全族的人一起遷到了陜西來居住。
皇父鸞心想:老家已經(jīng)換了,要不把姓氏也換一換吧?
于是他自作主張,將“父”改為了“甫”,皇父鸞的后人就將“皇甫”這個姓氏傳承了下來,皇甫嵩就是皇父鸞的后人。
后來有一些姓皇甫的人覺得兩個字的姓太麻煩了,于是便將“皇甫”拆開使用,現(xiàn)在姓“皇”的人和姓“甫”的人,祖上都是姓“皇甫”的。
“上官”當上官
“上官”這個姓很簡單,一眼就能被看出來是什么意思。
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有些小官在“欽差大臣”面前唯唯諾諾,自稱“下官”。
既然有“下官”那自然也有“上官”,只不過這些“上官”一般不會自稱“上官”,因為這會顯得有些狂妄。
不過,有些人卻可以光明正大地自稱“上官”,就是這些本來就姓“上官”的人。
《西游記》里有個地方叫“鳳仙郡”,鳳仙郡的郡守就姓“上官”。
再聯(lián)系一下“鳳仙郡”的劇情,很難不懷疑吳承恩是在用“上官”這個姓氏來諷刺那些真正的“上官”。
關于“上官”姓的起源,有很多說法,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上官是根據(jù)地名來的。
春秋時期,楚國真的有個地方叫“上官”,就在現(xiàn)在的河南滑縣東南角。
楚莊王曾將他的小兒子“熊子蘭”封為上官的大夫,熊子蘭的后人也就一直居住在上官,漸漸地形成了“上官”這個姓氏。
現(xiàn)如今除了有姓“上官”的,還有姓“官”的,據(jù)統(tǒng)計,姓“官”的家族祖上其實都是姓“上官”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本來就姓官的。
而改姓的理由也很簡單,跟上面的“皇甫”一樣,也是“畏繁就簡”,其實就是嫌麻煩。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理由。
漢昭帝時期,托孤大臣霍光權勢滔天,有個叫上官桀的官員認為這是不對的,因此冒死上諫。但是上官桀上諫失敗,霍光下令將其滿門抄斬,有幾個幸存下來的就改姓“官”了。
武則天時期,有個叫上官儀的官員,反對武則天稱帝,下場與上官桀一樣,上官儀的后人也改了“官”姓。
獨孤和慕容
喜歡看金庸小說的讀者,對這兩個姓肯定不陌生,“劍魔”獨孤求敗一聽就是大俠,慕容復一聽就很憋屈。
獨孤和慕容這兩個姓確實很美,但是不能像介紹前面三個姓一樣來介紹他們倆,因為準確地來說,這兩個姓不是“漢姓”。
南北朝初期,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大批融入中原,并且在中原定居。
到了南北朝后期,這些少數(shù)民族都開始漢化,他們舍棄了之前的姓氏和名字,用漢字重新給自己起了姓和名,而獨孤和慕容就是那時候的鮮卑族人給自己想的姓。
除了獨孤和慕容,還有尉遲、拓跋等很多姓氏都是這么來的。
雖然沒有什么含義,但聽起來就是帥,不管搭配的什么名字都能用,而且男女都適合。
這些姓氏中最美的當屬與“孤獨”相似的“獨孤”,以及可以理解為“仰慕容顏”的“慕容”。
東方、皇甫、上官、獨孤、慕容這五個姓氏,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美”的五大姓氏,讓人一聽就覺得很上檔次,而且無論是實用性還是觀賞性,都屬于最強的那一檔。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姓沒有好壞之分,朽木也有亦當柴。
哪怕是姓“死”的人,也可以取出“死不了”這種一聽就很無敵的名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