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揚州,蟬鳴裹著熱浪,卻掩不住一場關于“溫暖”的熱潮。7月11日, 2025“舊物救命·博愛共行”公益活動新聞發布會在揚州大學舉行,這場從2024年一個中學生“突發奇想”開始的公益活動,正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完成從“個人夢想”到“大學生慈善品牌”甚至到“城市品牌”的蛻變。
發布現場——公益愿景照進現實的“高光時刻”
7月11日,一場關于"舊物救命"的溫暖敘事正迎來高光時刻——政府代表、高校師生、企業愛心人士與社會組織志愿者圍坐一堂,共同按下"舊物救命,博愛共行"公益行動的加速鍵。
市僑聯黨組成員蔣艷春在開場致辭中肯定活動從民間自發到多方聯動的示范意義;發起人丁昱婷則表達初心,說到“慈善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長期的堅持。”。現場高潮迭起——肯尼亞方的實時視頻傳來愛意濃濃,引得掌聲陣陣;江蘇新能源物業集團董事長周丹表達了未來會呼吁更多小區加入“舊物救命”慈善活動。
發布會的最后,揚州市依舊愛志愿者協會會長李永寶先生和揚州大學團委副書記王敏先生,共同為2025年揚州大學“舊物救命”志愿實踐團負責人胡詩奕同學授旗,標志著這一活動正式納入高校志愿服務體系,這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一份承諾,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活動到一個品牌,揚州正用公益的方式,向世界講述溫暖的故事。當鏡頭定格在全員合影時,一場由青年發起的“微光”已凝聚成制度化的“火炬”。
十天奇跡到年度盛事,一場跨越山海的舊物重生
2024年夏天,一場名為“舊物救命”的公益活動在揚州悄然發起。短短十天,16歲的美高留學生丁昱婷(Yuting DING)聯合市慈善總會、僑聯等機構,募集上萬件衣物送往肯尼亞,上百名志愿者的熱情參與讓活動意外“破圈”。
如果說2024年的“舊物救命”是一場“一個人的戰役”,那么2025年的它,已成長為一支“集團軍”的沖鋒。它不再是留學生個人的熱血嘗試,而是得到了城市級的關注,不僅升級為揚州大學團委主導的年度品牌活動,更是激發了社會各界的共鳴效應,成為了一場凝聚揚州大學、市僑聯、依舊愛志愿者協會、江蘇新能源物業集團等多方力量的系統性工程。
從十天奇跡,到揚大年度品牌活動,再到多方合力推動,越來越多的學生、社會人士參與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公益組織的升級,更是人人可公益、處處有溫度的城市精神在生長,從個人發起,到社會共鳴,青年善意的星火,終能點燃城市公益的燎原。
從“我想做”到“我們做”,看00后的城市力量
作為活動的靈魂人物,丁昱婷在發布會上始終強調“我們”與“延續”。但回溯源頭,正是這名當時年僅16歲的學生,用“非典型”行動力打破了公益的常規路徑。
1. 破局者:從個人情懷到社會動員
丁昱婷的初衷很簡單:了解到非洲的赤貧現狀后,她發現家中閑置衣物可成為救命資源。但她的行動邏輯卻遠超同齡人——沒有停留在朋友圈呼吁,而是用行動詮釋了發起人的重量,迅速聯合市慈善總會、僑聯、志愿者協會等,招募了上百名志愿者,募集了上萬件衣物。她不僅是活動的發起者,更像是一位引路人,用自己的行動點燃了更多人參與公益的熱情。
2. 鏈接者:在體制與民間之間架橋
一年之間,她也深刻認識到,一己之力難以走遠,公益事業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和支持。正是這份清醒的認知和對公益事業的執著,讓她沒有停下腳步。2025 年,揚大團委王敏書記得知活動后全力支持,更多大學生參與其中,活動規模更大、更系統化。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如今成為揚州大學團委主導的品牌活動,丁昱婷的作用至關重要,我們看到一個年輕身影背后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她的堅持與付出,讓 “舊物救命” 從一個人的夢想,變成了一群人的行動。
當一個人的堅持變成一座城的習慣,舊衣跨越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是一代青年對責任的理解,他們不滿足于被定義,而是用行動定義可能;他們不局限于做小事,而是用堅持成就大愿,從一束微光到星河同頻,這場“舊物救命”的旅程,還在繼續,當更多像丁昱婷一樣的年輕人站出來,用熱愛點燃公益,用創新定義公益,這座城市的溫度,終將成為照亮世界的一束光,燎原天地的星火。(圖片由揚州大學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