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界而生:金融精英的東方美妝革命
2015年,復旦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劉倩菲,在中金公司擔任投行精英的第十年,做出了一個令業界震驚的決定——辭去百萬年薪工作,投身美妝行業。這位曾參與阿里巴巴、支付寶等標志性項目投融資的金融人,以“All in”的姿態,從0開始打造逐本品牌。
“每一次選擇都是深度思考的結果,且做好了輸得起的準備。”劉倩菲的創業之路始于對行業本質的追問。她拒絕依賴ODM模式,用兩年時間鉆研產業鏈每一個細節,甚至親自挑選卸妝油泵頭的色母供應商。這種近乎偏執的極致主義,讓逐本首款卸妝油以顯著低于日本同類產品的價格,實現了品質上的比肩而立。
二、爆品邏輯:李佳琦直播間里的東方芳療出圈
2018年,逐本卸妝油在“零推廣”的情況下,因李佳琦的一句“如果你用逐本的卸妝油還會過敏,那你就別用卸妝產品了”迅速走紅。此后一年,品牌與李佳琦合作34場,創下1分鐘賣出5萬瓶的紀錄。這款以“卸護合一”為核心理念的產品,通過冷壓初榨葡萄籽油、霍霍巴油等天然成分,結合羅馬洋甘菊、甜橙精油等植物精油,重新定義了卸妝品的功效邊界。
“我們不是在做化妝品,而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方式。”劉倩菲將東方芳療智慧融入產品研發,如墨紅玫瑰卸妝油中添加的墨紅玫瑰精油,不僅具備滋養功效,更暗合《本草綱目》的古法養生理念。這種“科學成分+東方哲學”的產品邏輯,使逐本在2023年天貓雙11卸妝類目中躋身TOP3。
三、美學升維:從產品到空間的精神敘事
逐本的突破在于將商業敘事升維為文化敘事。品牌通過三大維度構建東方美學體系:
- 感官設計:產品包裝采用汝窯天青色釉面,瓶身曲線取法宋代茶器,開啟時的“咔嗒”聲經過200次聲學調校,營造出“晨露竹林”的意境。
- 空間敘事:上海靜安寺旗艦店設置“五感療愈艙”,通過智能香氛系統模擬自然場景,配合定制音療曲目,將卸妝過程轉化為沉浸式東方美學體驗。
- 文化符號:與故宮文創聯名推出“宮廷御方”系列,將《本草綱目》古方與現代凍干技術結合,甚至邀請非遺傳承人開發“二十四節氣卸妝卡”。
四、用戶共生:從私域社群到口碑裂變
逐本建立了一套獨特的用戶運營體系:
- 芳療興趣群:通過線下體驗課篩選核心用戶,邀請芳療師分享專業知識,社群轉化率較常規福利群提升3.4倍。
- 空瓶換新計劃:回收9.6萬件產品進行配方優化,2023年敏感肌投訴率下降至0.12%。
- 用戶共創機制:在小程序設置【逐本養膚館】板塊,收集用戶使用筆記,優秀案例被納入產品研發流程。
這種“用戶即設計師”的模式,使逐本在2023年618期間,通過用戶口碑實現客單價提升41%,復購率達42%。
五、未來挑戰:在資本化與長期主義間尋找平衡
盡管逐本已實現年銷售額10億規模,但劉倩菲始終堅持“不燒別人的錢”的原則,拒絕VC資本介入。“企業成長應遵循自然規律,而非被資本裹挾。”這種堅持在2025年面臨新的挑戰:國際大牌如蘭蔻、雅詩蘭黛加速布局東方美學賽道,國內新銳品牌則以“平價奢養”概念搶占市場。
對此,劉倩菲的應對策略是“雙軌升級”:一方面拓展護膚全品類,推出含山茶花油+玻色因的墨紅御顏面霜;另一方面深化文化IP,如與亞朵酒店合作打造“禪茶主題房”,將卸妝場景延伸至差旅場景。
結語:新國貨的美學突圍范式
劉倩菲的創業故事,本質是一場東方美學與現代商業的對話。當其他品牌還在追逐流量紅利時,逐本已通過“產品科學化、體驗場景化、文化符號化”的三維構建,在美妝紅海中開辟出一條獨特航道。這種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融合的創新路徑,不僅為國貨美妝提供了新的增長范式,更向世界證明:東方美學,從來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可以觸摸、感知、傳播的生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