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濟南因為眾多泉水景觀而被稱為泉城。作為濟南十大泉群之一的白泉泉群因“泉涌白沙”的景觀而聞名,但是由于多種原因,白泉泉群景觀幾近消失。這兩年,當地經過生態修復和泉水保護,2025年“泉涌白沙”地質景觀再現,并免費對市民游客開放。
濟南白泉公園的白泉池畔,這一汪水面正是由白泉泉水匯聚而成。寬廣的水面清澈見底,蓮花景觀點綴其中,魚戲蓮葉間的靈動美景躍然水面。跟隨鏡頭來到水中,可見泉底潔白的細沙隨水波涌出,在陽光下如碎銀般閃爍,這正是古籍中記載的“泉涌白沙”的奇特景觀。
它形成的原因與其獨特的地質結構有關,濟南南部山區的地下水北流至此,遇到巖漿巖阻擋后承壓上涌,裹挾深層白沙噴薄而出,形成“沙隨水舞”的罕見景象。這一地質勝景曾沉寂多年,如今,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重煥生機,還為水鳥及水生生物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地。更通過復活歷史場景、融合市民活動,使歷史文化的智慧和詩意,從典籍走入尋常生活。 十泉十景:打造泉城生活新場景
建設單位在白泉泉群創新打造了“十泉十景”。白泉涌沙復原白沙翻涌的奇觀,再現明代詩人李攀龍筆下“白泉鐘乳色”的詩境,仿佛看到了大地的“脈搏”。稻田溯古,泉池旁稻浪隨風起伏,泉池如鏡,稻浪隨風翻涌,再現了古籍記載的白泉稻田景觀。公園里還引入了“稻田養泥鰍”生態循環農業體系,產出的鰍田稻米清香可口,這里已成為生動的自然課堂。
而今,歷史文脈與泉水生態共同融入了市民生活,形成泉城濟南獨特的生活場景。在白泉泉群,兒童無動力樂園為孩童提供歡聲不斷。親水平臺上,孩童赤腳踏過清淺泉溪,清泉石上流的美景也給炎炎夏日帶來一份清涼。在清冽漂泉前排隊汲水,早已是周邊群眾生活的日常,甘甜的泉水滋養了一方人的泉水生活。公園還設置濱水步道、野餐區及仿古廊亭滿足全齡段的休閑需求。 生態修復:泉水復活的泉城答卷
白泉泉群當年也曾因歷史變遷幾近消失。為了重現白泉泉韻,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通過高精度地質雷達探測地下泉脈,像給大地做CT般掃描地下巖層裂隙,鎖定水流軌跡。并深入挖掘歷史記載與周邊老人的記憶,精準定位白泉、灰泉、漂泉等10處歷史名泉,啟動系統性修復。
通過土壤治理、構建淺塘濕地及疏密林地,重塑泉群水系脈絡。這里的原生樹木都被悉數保留,并補植林木,打造了“春華秋實,冬夏成景”的四季畫卷。這里以“泉水+體驗”為引領,構筑了集泉水保護、野趣休閑、自然體驗于一體的泉水風貌區。
“名泉”從不在典籍中“沉睡”,而在百姓的生活里生生不息,白泉泉群書寫著濟南“城泉共生”的答卷。這個夏天,不妨來此漫步青石板,聽泉聲潺潺、賞稻浪翻涌,赴一場跨越千年的生態文化之約。
編輯:楊書杰 責任編輯:劉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