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老人們常常談及一段往事,那便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起大案,主角是劉青山和張子善。1952年,他們被處以死刑,成為了新中國反腐敗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多年后一部名為《新中國第一大案》的電影播出,電影上映后,鄰居們才知道老李是電影里的“舉報者”原型!那么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李克才
李克才,這位來自河北省唐縣的勇士,20歲就投身革命。1949年7月,擔任天津專屬副專員,就此和劉青山、張子善成為同事。起初,他們工作進展順利開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克才漸漸察覺到一些異樣。
劉青山
接觸一段時間后,劉青山工作的時候總沒精打采的。怎么回事?他生在河北安國縣南章村的窮人家,小時候叫劉順山,在博野縣給地主當過長工,15歲就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成了大家口中的“紅小鬼”。他1931年入黨,第二年參加高蠡暴動被抓,后來死里逃生,當過縣委書記、城工部長這些大官。打仗時跟著孫毅將軍立了不少戰功(孫毅后來成了中將),解放后還被大領導黃敬看中。1949-1951劉青山時任天津地委書記,全面主持工作。誰能想到,這么個老革命現在生活過得十分豐富,夜夜笙歌,把工作都耽誤了。
張子善
李克才時任天津行署副專員,是張子善下級,勇敢的李克才為了百姓的利益,找到自己上級張子善專員,如實反映情況。可張子善卻滿不在乎地說:“沒事,不影響”無奈之下,李克才當面勸諫劉青山,可這卻讓劉青山對他產生了戒備。李克才還專程找到時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林鐵,反映劉青山的問題,然而劉青山并未因此而改變,反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與此同時,張子善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張子善1914年出生,原名張三更,河北省深縣尚村人,幼年家境貧寒,但他聰明好學,14歲就顯得成熟懂事,16歲考入安平縣鄉村簡易師范。“九一八”事變后,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1933年10月入黨,1934年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監獄中受盡折磨,1937年“七七事變”時越獄,之后一邊教書一邊尋找黨組織,重新接上關系。1945年他與劉青山開始一起工作,在平津戰役中,他組織幾十萬民工支前,保障了參戰部隊的后勤,受到表彰。但后來,他也和劉青山一樣,開始利用職權取私利。
1950年9月,劉青山、張子善擅自挪用地方糧款10億元搞機關生產,作為分管財政的副專員,李克才在發現賬目異常,堅決反對。可劉、張一意孤行。1951年秋天,李克才實在看不下去劉、張干的那些貪贓枉法的事,趁著開華北地區縣長會議的機會,找到省里一位領導反映,可這事一直沒動靜。直到11月21日,河北省開全省干部大會(第三次黨代會),在保定來了八百多名干部。勇敢的李克才,當著所有人的面,把劉,張他們干的壞事五一十全抖了出來。李克才講了一個多鐘,臺下聽得鴉雀無聲。等他說完,會場議論紛紛。這大事當天就傳到中央,成了扳倒兩個大貪官的關鍵突破口。
據統計:1950-1951年,張子善與劉青山利用職權挪用救災糧款、倒賣國家物資、侵吞公款(總計約171.6億元舊幣,折合新幣約171萬元)。
他們的老領導黃敬找到薄一波求情,希望能給他們一個改造的機會,但毛主席表示:“既要殺雞儆猴,避免重蹈李自成的覆轍……”1952年2月10日下午1時,隨著兩聲槍響,劉青山和張子善倒在保定東關大校場,這兩聲槍響猶如警鐘,震撼著大地,也警醒著后人。
劉青山被處決時,留下了三個孩子,分別是劉鐵騎、劉鐵甲、劉鐵兵,妻子范勇在1954年改嫁,三個孩子的生活費由省委支出。1992年一部名為《新中國第一大案》的電影播出,電影上映后,鄰居們才知道他就是電影里的“舉報者”,對他佩服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原來的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平易杰,因長期租用高級轎車而丟了“烏紗帽”,鮮為人知的是,揭露他的人正是李克才。40多前,李克才舉報了劉青山、張子善,多年后再次挺身而出,展現了他堅定的原則和無畏的勇氣 。
內容來源:
楊奎松《建國初期中共反腐第一案》。
《人民日報》1952年2月案件報道、《河北日報》1995年平易杰事件。
李克才本人晚年采訪(《百年潮》雜志)。
圖片來源網絡截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