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孫遠明 攝影 韓小梅
亭臺水榭、雕花回廊、京劇呂劇……當古典園林邂逅戲曲雅韻,當歷史文脈鏈接數字傳播,會碰撞出怎樣的精彩?
7月11日下午,“好戲山東——果然有好戲”云演藝空間暑期戲劇節首期,攜手濰坊藝術劇院在濰坊十笏園博物館內開場。這場直播以“園林+戲曲”的形式,為屏幕前的戲迷和現場的市民游客獻上了一份沉浸式文旅視聽大餐。
直播在齊魯晚報·果然視頻抖音號、齊魯壹點App、齊魯晚報視頻號以及濰坊市文旅局“文旅濰坊”抖音號視頻號快手號、濰坊市博物館視頻號、濰坊藝術劇院視頻號同步開播,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戲迷觀看點贊。據不完全統計,全網總觀看量達到52.7萬人次。
直播從逛十笏園開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播鄭珂、濰坊藝術劇院總經理富榮、濰坊十笏園博物館講解員張璀璀帶領大家深入認識了這座被稱為“北方小園之最”的園林。十笏園小巧玲瓏,一步一景,兼具南北方風格,囊括了宋明清三代建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意思的是,園內的春雨樓等地,還是1986年版《西游記》高老莊的取景地。
園內的“四照亭”,成為演員們表演的臨時舞臺,一群身穿漢服的孩子,和市民游客圍坐在周邊。
為了此次演出,濰坊藝術劇院帶來了呂劇選段《姊妹易嫁》、《莫愁女》《小姑賢》,京劇選段《華容道》《霸王別姬》《串龍珠》《狀元媒》《鍘美案》,劇目選擇的頗為經典,不少游客還能打著節拍跟著哼唱。
水榭周邊的回廊里,有市民游客拿起手機拍照、錄視頻。現場,孩子們也興奮地來到演員身邊,學起“手眼身法步”。節目最后,《霸王別姬》中虞姬的一段劍舞,更是將整場演出推向高潮,現場觀眾拍手叫好。
演出中,現場還發生了不少充滿趣味的小插曲。如節目換場間隙,京劇《串龍珠》中的徐達與呂劇的“莫愁女”在水榭曲橋上相遇、交錯,搭配古建流水,帶給觀眾一種不真實的穿越感,這可是在劇院中永遠不可能感受到的。
站在刻有十笏園三個大字的石頭旁,可以隔著水塘看到四照亭內演員的精彩表演。柳蔭下,記者和市民陳先生聊起面前的演出。“很新鮮,契合民心。”陳先生說道,他上一次看京劇呂劇,還是幾年前在劇院里看的。“京劇呂劇在濰坊有很多受眾,在景區里演出,可以推廣給更多年輕人。”他說。
濰坊藝術劇院總經理富榮表示,“果然有好戲”不僅給了濰坊藝術劇院一個“亮本事、展風采”的機會,更讓大家看到了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的生命力。十笏園是濰坊的文旅名片,這一次戲曲演出與景區場景結合,既能豐富景區的文化體驗,又能讓戲曲借助景區的流量被更多游客關注,形成“文旅+戲曲”的聯動效應,解決了傳統戲曲演出“線下場地有限、傳播范圍較窄”的痛點,這也是對地方文旅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我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也期待未來能繼續借助這樣的平臺,讓更多人愛上京劇、愛上呂劇,愛上濰坊的文化味道。”
在濰坊市博物館專職副書記、濰坊十笏園博物館館長王國棟看來,“果然有好戲”暑期戲劇節將戲曲引入十笏園,既聚了人氣、添了“戲”趣,又讓靜態園林與鮮活戲曲相融,推動文化遺產從“被動觀賞”轉向“主動體驗”,是激活歷史文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的生動實踐。
曲終人未散,好戲永流傳。雖然十笏園里的精彩演繹暫時告一段落,但“好戲山東——果然有好戲”云演藝空間的暑期戲劇節,這才剛剛翻開驚艷序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