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新生代攝影師中,奧山由之(Yoshiyuki Okuyama)絕對是一號直得被記住的人物。自學生時代便展現過人潛力,憑借2011年獲得Canon「寫真新世紀」優秀賞嶄露頭角,2016年更以攝影集《BACON ICE CREAM》榮獲講談社大獎。其標志性的充滿矛盾與曖昧的影響傳達方式,使他成為最受矚目的影像創作者之一。 2017年拍攝日本寶礦力水得廣告一炮而紅,更與眾多時尚品牌、藝人展開跨界創作,包括米津玄師〈感電〉、星野源〈創造〉等人氣MV,皆出自他手。
從平面到動態
奧山由之從平面攝影出發,逐步擴展至廣告、短片、MV等多元載體,拍攝手法也隨之拓展,不斷嘗試新的媒介與敘事方法。 2024年,他終于推出首部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并在2025年確認接下改編新海誠動畫《秒速五公分》的真人版導演職位,正式踏上長片導演之路。
對他而言,不同載體間的轉換并非全然跳脫,而是風格與觀點的延續。他強調,不管是平面還是動態,核拍攝的主體在鏡頭前呈現他所觀察到的不同面向。同時也是想讓觀眾看到他以往作品中不同以往的特色展現,他表示:「這次長篇電影主要想呈現透過『對話』來對人物角色進行描寫,以往平面跟廣告比較難以對話為主體。」《長椅小情歌》以多段式(anthology)電影的方式,透過圍繞著長椅、不同視角的對話去述說故事。
拍攝首部長片,奧山形容劇組很像獨立制片,加上演員、工作人員才十多個人,他表示,「雖然是小規模制作,但每個人都帶著誠意進來,這是觀眾感受得到的。」且每一段故事的拍攝幾乎都是一天內完成,算是用小而精的團隊完成的電影,同時又具有質感與美感。
不變的堅持
不論形式如何轉換,奧山對影像的堅持始終如一。 「我一直相信,看不到的地方,反而才看得到一些東西。」這句話,是他影像哲學的核心,也是他作品里經常出現模糊、失焦、遮蔽、側影等拍攝手法的原因。他試圖透過這些「不明朗」的影像語言,去建構一種「想像力與記憶的空間」。
「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是只有單一面向的。」奧山說。他特別強調矛盾的價值——譬如「矛盾」這個詞本身,就是將兩個對立元素強行并列而成,而自己創作中關注光與影、虛與實、在與不在等概念,并透過表情與空鏡展現曖昧與矛盾,讓角色常常在前幾個鏡頭中不露臉,讓觀眾「先看不到」,反而更能引導觀看者自行補完與詮釋。他說:「我希望保留那份模糊的空間,讓每個觀眾從自己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東西。」
拍一張長椅
《長椅小情歌》的構想來自東京一張常出現在他散步路線上的長椅。 「幾年來它都默默佇立在那,不靠水邊,也不是巴士站,只是突兀地存在于草地中央。」對奧山而言,這張椅子不只是物件,更像是一位靜默的存在者。他說:「它像是對城市變遷的一種固執抵抗,它讓我意識到,如果不將它留下,或許哪天它就會不見。」
這張椅子也在他生活中留下不少記憶,他曾和演員仲野太賀坐在這張椅子上聊天,并在當時提到:「我總有一天會拍一部與這張椅子有關的電影。」當這件事終于實現,對他而言就像是一種完成某段承諾的溫柔。
椅子的拍攝角度也經過精心設計。他特別選擇從椅背拍攝,象征椅子的「正面」其實是那塊支撐著人的靠背。他說:「當人坐在長椅上,從背后看過去的形態是最美的。」從這個角度出發,他賦予這張椅子一種凝視角色、守護觀眾的意義,也間明示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就是椅子本身。
多段式電影
《長椅小情歌》采多段式(anthology)結構,共五篇故事,皆圍繞著同一張椅子展開。奧山邀請四位編劇與他共同創作,每位編劇在完全不知其他人內容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篇章。奧山負責統籌結構與順序安排,他表示,自己熟悉這些編劇的風格,因此可以事先安排誰適合負責哪一篇,形成理想的節奏。
他親自編導的第四篇章最為特別。這段故事透過「這張長椅也許是個外星人」的設定,結合了后設手法與科幻語言,甚至在敘事上模糊劇情、紀錄與虛構的界線,恰巧展現出奧山所強調「所有事物都有多面性」的理念呈現。奧山指出,這段設計讓觀眾有多層次的反思,也讓作品更具實驗性。
而整體順序的安排,也有其精密計算。他說:「我希望從寫實出發,然后慢慢轉向超現實,最后再回到現實。」從第一篇中青梅竹馬的重逢、第二篇中對話中的壽司隱喻、第三篇姊妹的情感爆發,到第四篇外星語與后設視角,第五篇則回到第一篇角色的延續。他補充:「第五篇的編劇與第一篇是同一人,我希望借此創造出一種情感的輪回與遞進。」
挖掘多面向
本片卡司陣容豪華,包括廣瀨鈴、仲野太賀、岸井雪乃、今田美櫻、森七菜、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等一線演員。奧山坦言,這些演員多半都有與他合作過廣告或寫真,也建立起一定的默契,但此次是他第一次以電影導演身份與他們合作。不過他覺得:「其實沒有太大差別,不管是平面、廣告或電影,溝通的核心都是要我想要他們在鏡頭前呈現的狀態,思考模式本質上是一樣的。」
一如他的理念,奧山希望挖掘演員未曾被看見的一面,而非僅是觀眾習以為常的形象。對他而言,演員不是「某一種角色既定印象」,而是能展現多元層次的表演者。今田美櫻在第三篇的演出便是亮點之一,被封為「福岡第一美少女」的她,形象清新可愛,在本片中卻整場扯破喉嚨大吼大叫、嘶聲哭喊,今田形容這場表演:「情緒像風暴一樣傾瀉而出,卻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愛。」令人耳目一新。
而本片的拍攝方法也像舞臺劇一般,圍繞著長椅以「一鏡到底」的方式演出,每段15分鐘的戲中建立完整情緒與節奏。他補充:「每一篇都像是一場獨立的舞臺劇,無法喊卡,所以有時候會有一些小意外,反而構成這部作品的現實感與生命力。」像是第一篇中,廣瀨鈴不小心掉了東西后離開畫面去剪,導演選擇保留這段鏡頭:「攝影機沒有移動,這樣的偶發反而讓場景顯得真實,像是一場自然發生的對話,而非精心安排的表演。」
從寫真到電影的創作鬼才
從照片到電影,奧山由之始終相信「挖掘任何事物的多面性」能讓觀者產生感受上的沖擊與反思,他以誠意與直覺創作,用最平凡的素材喚起最深層的感受。 《長椅小情歌》不只是他導演的首部長片,更是一位影像詩人將美學實踐轉化為電影語言的動人嘗試。
這部片從一張椅子出發,卻道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記憶、沉默、希望,甚至是跨越時空的生命哲學。正如他所說:「我相信,觀眾是能感受到這樣的誠意的。」在這個充斥著虛實難辨的特效影像時代,奧山用一張椅子,證明了影像的真誠依然能深深打動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