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老先生的辭世仿佛上演了一場鬧劇,各種新聞與傳言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人們將矛頭紛紛指向了老爺子的兒子。
說實話,若不是兒子的行為太過出格,恐怕也不會引發如此強烈的輿論反彈。一份訃告揭開了人性中“貪婪”的一面,親生子女竟不如郭德綱那般有“人情味”。
楊少華的離世到底冤不冤?為何說郭德綱的吊唁更顯真情實意?
輪椅上的“聚寶盆”
一句“嘛錢不錢的,樂呵樂呵得了”讓我們見識到楊少華老先生活得多么豁達,但一場身后事卻辦得混亂不堪,令人唏噓不已。楊少華先生雖已離去,但風波并未平息,反而留下了一地紛爭。
真正讓人難以釋懷的是楊家人的種種行為不斷提醒公眾,楊老“走得憋屈”。就在老爺子去世前不久,在天津四十度的酷暑中,他仍被家人推著出席一家小餐館的開業儀式,佝僂著身子蜷縮在輪椅上也必須“工作”。
他瘦骨嶙峋地坐在輪椅上,眼神里盡是疲憊與無力,那種狀態并非安享晚年的從容,而更像是一個被操控的工具。即便家人如何解釋,這都難以否認的事實。
人們不禁要問,當一位九旬老人連基本尊嚴和安寧都無法保障時,鏡頭前所謂的“孝順”又有幾分真實?短視頻中家人又是送美食,又是幫梳頭,但在日復一日的辛勞面前顯得多么蒼白無力。
這是親情的裹挾,是利益的驅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老爺子也曾抱怨過自己的“任務太多”,每天都要配合拍攝視頻,連休息都成了奢望。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中,真的能安度晚年嗎?
喪禮比喜宴還迅速,悲傷尚未登場
老爺子剛走,一場高效得出奇的“告別儀式”便迅速展開。7月9日當天,靈堂迅速布置完成,次日凌晨五點,官方訃告便通過短視頻平臺精準推送,時間、地點、流程詳盡安排,仿佛早已準備就緒。
僅僅一天!所有后事就已安排妥當,完全不像普通家庭能做到的效率。老爺子家人的冷靜與“高效”也讓網友感到蹊蹺。至親離世,常人的時間似乎會停滯,悲傷需要慢慢沉淀。
可楊家的操作快得讓人措手不及,就像是一場提前演練好的表演,仿佛所有人都在等待老爺子離開,然后立即開始執行計劃。訃告的語氣也透露出一種公事公辦的冷漠感,完全不同于楊議平時直播中的滔滔不絕。
有網友猜測這可能是團隊工作人員代筆,發訃告只是例行公事,走個形式而已。而正常人應有的那份哀傷,到底去了哪里?一切都太高效了,甚至讓人懷疑葬禮之所以這么快結束,是不是為了盡快分割遺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們的質疑聲還未平息,相聲界前輩李金斗的一篇悼文再次引爆輿論。他在文中稱楊老是在午睡中安然離世,這與訃告中“因病重搶救無效”的說法大相徑庭。
一個是毫無痛苦的“壽終正寢”,一個是掙扎之后的告別,究竟哪個才是真相?難道楊老爺子的死真的存在疑點?當然也有聲音指出李金斗與楊家關系復雜,一年前他的徒弟剛與楊議因快板技藝發生過爭執。
作為北京相聲界的代表人物,他與天津的楊家并無深交,此時站出來以一種近乎“糾正”的口吻發布信息,是否也有自己的考量?
昔日對手隔空致哀,這人情冷暖太難揣測
李金斗的真實意圖尚未厘清,另一邊的郭德綱也加入了這場風波。按輩分,楊少華是郭德綱的師爺。當年郭德綱在北京立足未穩之時,楊議曾多次在侯耀文面前為他美言。德云社在天津開設分社時,楊老爺子更是抱病出席,送上墨寶,可謂給予極大支持。
不過這份情誼在郭德綱成名之后逐漸淡化。楊議曾在直播間公開指責郭德綱,德云社弟子也予以反擊,雙方矛盾日益加深,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然而,楊少華離世后,郭德綱卻親自發文悼念,言辭真摯,賬號定位顯示他確實在天津,德云社成員高峰也透露他們已前往吊唁。郭德綱此次舉動可以說是放下舊怨,體現了對老一輩藝術家的尊重。
即使恩怨未解,傳統規矩仍在。郭德綱沒有高調張揚,而是用最傳統的方式表達了對老前輩的敬意。這種江湖情義,比起某些“忘恩負義”之舉,顯然更有溫度。而本應是莊重的告別儀式,卻被諸多爭議所掩蓋。
楊少華先生一生演繹了無數笑料,沒想到人生的最后一個包袱,竟是由他的親人以這樣一種方式“抖”了出來。公眾的憤怒與其說是對楊家子女的譴責,不如說是對逝去美好記憶的情感反噬。
人們懷念的,是那個在舞臺上瞇著眼、說著天津話,告訴我們要“樂呵樂呵得了”的可愛老人。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我們珍視的那份純粹快樂,在現實的銅臭與冷漠中被無情玷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