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手機歸還失主卻被索要高額報酬,是否應當支付?這個問題最近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
近日一起頗具爭議的事件在浙江某景區內發生,讓不少人感到困惑。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女性游客在體驗漂流活動時,不慎將手機掉入水中。
當時景區附近的一位村民撿到了這部手機,原本以為是出于善意幫忙。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村民要求支付1500元作為“辛苦費”,否則不愿歸還手機。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該村民竟一怒之下將手機再次拋入河中。
有網友表示,村民冒著危險下水打撈,理應獲得一定報酬;也有網友認為要價過高,行為過于貪婪。
那么這筆錢到底該不該付?這件事最終又如何收場呢?
“漂流”的手機
7月6日,一名女性游客與朋友前往杭州某漂流景點游玩。
玩過漂流的人都知道,通常會把手機放在安全位置或裝進防水袋隨身攜帶。
這位女游客選擇了后者,但由于漂流過程過于激烈,手機還是從口袋滑落掉進了河水里。
等到游玩結束才發現手機不見了,她沿著河道尋找許久都無果。
就在焦急萬分之時,她聽說景區附近有村民專門幫助游客打撈落水物品,甚至設有固定攤位。
于是她前往打聽,幸運的是在提供了相關型號信息后,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手機。
雖然她預感拿回手機可能需要付出一定代價,但對方直接開價1500元仍讓她大吃一驚。
雖說打撈確實需要付出勞動,但如此高昂的費用顯然難以接受。
于是雙方開始討價還價,過程中情緒逐漸激動,最終攤販一怒之下將手機扔進了河里。
并揚言:“有能力自己去撿!”
要知道河中砂石眾多,這樣的舉動極有可能導致手機損壞。
女游客急忙順著水流方向尋找,卻在途中不小心跌入水中。
幸好有路人及時施救,才避免了更大的意外,無奈只能放棄繼續打撈。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景區內確實有不少人從事這種打撈工作。水位下降后,她的手機又被一位大媽撿到。
這次女游客嘗試以400元贖回,但大媽堅持要800元,談判失敗后她選擇報警求助。
警方介入后耐心調解,最終大媽同意歸還手機。
而最初扔手機的村民也被警方帶走調查。
后續處理
由于其故意損毀他人財物的行為,該村民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7天。
同時發現他還有犯罪前科,上世紀90年代曾因“流氓罪”被判刑。
其實,為他人打撈物品收取合理報酬本無可厚非,即使一開始報價偏高也可以協商。
但該男子將手機丟棄水中,已構成違法行為,屬于故意破壞他人財產。
若手機價值更高,后果將更為嚴重,可能面臨刑事追責。
媒體隨后對景區進行采訪,了解此類“有償打撈”現象。
據景區負責人介紹,這種行為在下游區域已存在一段時間,盡管多次溝通效果甚微。
之所以持續存在,是因為部分游客認可這種服務,并愿意支付相應費用。
因此景區作為第三方難以強行干預,僅能進行調解。
但此次事件也暴露出潛在的安全隱患。
經過內部研究,景區決定在營業期間禁止附近村民進入河流進行打撈。
取而代之的是組建專業團隊,免費為游客提供打撈服務,以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整件事的關鍵在于尺度的把握,拾金不昧本是一種值得弘揚的美德。
然而個別村民未能守住底線,將善舉變成了違法之舉。
信息來源:環球網:杭州一漂流景區村民撈起游客落水手機,索酬1500元未果又扔回河道稱“有本事自己撈去”,警方:行拘7天瑯琊新聞網:杭州一漂流景區男子撈起游客落水手機,索要1500元辛苦費未果又扔回水中,警方:行政拘留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