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倫敦簽署《諾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確兩國將協調各自獨立的核威懾力量,以應對“歐洲面臨的極端威脅”。這一歷史性協議標志著歐洲安全架構的重大調整,也引發了對歐洲能否真正擺脫對美國依賴的深刻討論。
根據宣言內容,英法將成立核指導小組,由法國總統府和英國內閣辦公室直接領導,負責協調核威懾行動。這意味著,任何威脅兩國核心利益的對手,都將面臨英法核力量的聯合回應。盡管雙方強調“保留各自決策程序和戰略模糊性”,但此舉已突破歐洲核力量分散部署的傳統模式。
一直以來,歐洲主要的核威懾力量來自美國,這是跨大西洋團結的重要象征。然而近年來,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北約責任分攤的質疑,以及他對俄羅斯的示好態度,讓歐洲國家對跨大西洋關系以及美國保衛歐洲盟友的承諾產生動搖。在此背景下,英法決定邁出這一步,試圖提升歐洲自身的核安全保障能力。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俄烏沖突的持續,使歐洲安全形勢愈發嚴峻。俄羅斯強大的核力量,時刻讓歐洲國家感受到威脅。英法作為歐洲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協調核威懾力量,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歐洲面對外部核威脅時的安全感,強化歐洲在國際地緣政治博弈中的地位。
經濟層面,英法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有望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例如在導彈防御、核潛艇技術等核威懾力量相關的產業上,兩國企業可以共享技術、整合資源,降低研發成本,進而推動兩國經濟在軍事科技領域的發展,形成經濟與軍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盡管英法在核威懾協調上有所突破,但歐洲想要徹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美國在歐洲長期構建的軍事存在和安全體系根深蒂固。以美國主導的北約為例,歐洲眾多國家的軍事戰略、武器裝備體系都與美國深度綁定,若要脫離美國影響,需要對現有軍事體系進行全面且艱難的重塑。
另一方面,英法兩國在核力量協調上也面臨諸多挑戰。英國的核力量發展曾得到美國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國控制,其獨立性受限。此次協調能否突破美國的潛在制約尚未可知。而且,英法核力量的整合,從決策程序到技術協同,都需要長時間磨合。此外,歐洲其他國家對英法核保護傘的信任度,也需要時間來建立。
英法協調核威懾力量,是歐洲尋求戰略自主的重要嘗試,展現了歐洲在安全防務領域擺脫美國依賴的決心。但未來歐洲能否真正實現“脫美”,還需克服重重障礙,在復雜的國際政治博弈中艱難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