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經濟:開放與韌性共生長”為主題的2025貝殼財經年會開幕。7月10日下午的“智能網聯汽車如何重構新生態”分論壇聚焦中國汽車如何鞏固和擴大智能網聯汽車優勢,加速構建產業新生態。
“車圈圓桌派”環節,談及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時,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鄭新芬、四維圖新副總裁許鵬飛、京西智行副總裁及懸架產品首席技術官陳偉剛均提到,目前車路云一體化發展存在標準不統一、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問題,未來車路云一體化的破局需以標準統一為基礎、商業模式創新為核心、技術降本為抓手。
從左到右分別為:許鵬飛、陳偉剛、鄭新芬。
【圓桌嘉賓】
許鵬飛 四維圖新副總裁
陳偉剛 京西智行副總裁及懸架產品首席技術官
鄭新芬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車路云一體化”被視為萬億級增量市場與中國“規則制定”的關鍵,當前車路協同落地面臨最大的瓶頸是什么,如何突破?
許鵬飛: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是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支撐。原因在于,雖然單車智能化水平已得到顯著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將路端智能與云端智能相結合,能夠有效解決關鍵問題。
一方面,路端智能可有效彌補單車智能在超視距感知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路端智能結合云端智能,可解決車與車之間的協同問題。不同車輛發現特殊情況時,能通過云端相互通信,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更重要的是,車路云一體化的長期發展對于提升城市運營效率至關重要。通過助力城市規劃,能顯著提高交通效率和生活品質。
對于未來發展,建議推動車路云一體化的數據標準統一,依靠政府引導、學會專家及企業同行共同努力,推動跨城市、跨設備的數據統一,這是推廣和應用的前提。
此外,建議探索商業化路徑,期待與同行共同探索。一方面,海量的車路云數據蘊含巨大價值,如何更好地應用這些數據提升終端用戶體驗是重要的探索方向。更重要的是,需建立可持續、可閉環的商業運行模式,在充分發揮現有數據價值的同時,通過用戶廣泛使用積累更多數據,最終實現“商業-數據”的閉環應用。
陳偉剛:車路云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點是商業化。目前車路云商業模式不是很清晰,成功的產品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能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二是有利可圖,才能可持續發展。
應該說車路云一體化的市場和客戶需求是存在的,但如何能夠真正識別出價值創造在哪里,同時如何將其轉化為利益,是目前的瓶頸所在。
鄭新芬:我認為最大的瓶頸在于標準的不統一,使用場景與商業模式的不清晰。標準和使用兩者相互交織形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死循環。
標準碎片化導致生態割裂,盡管中國主導的C-V2X技術已在全球標準競爭中勝出,但實際部署中仍存在跨區域、跨廠商的互操作性難題;商業模式缺乏可持續性,車路協同的成本分攤與收益分配機制尚未明確。政府承擔了大部分基礎設施投資,但企業依然缺乏直接盈利路徑;技術成熟度與成本的雙重擠壓,路側設備面臨極端環境適應性不足等問題。
我認為國家和行業組織可以通過引導或主導整個汽車行業定義出清晰的標準和應用場景以及有可能性的強制法規,來加速車路協同的落地。車路云一體化的破局需以標準統一為基礎、商業模式創新為核心、技術降本為抓手。短期內,可通過政策強制標準互認、試點場景商業化驗證打開局面;長期則需建立“政府-企業-用戶”價值共享機制,將車路協同從“成本中心”轉化為“利潤中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林子
編輯 岳彩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