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又一批學生即將進入新的初中或高中讀書。隨著學校的塵埃落定,為了給孩子們省下路上的時間,又一波家長們加入“學漂族”,開始奔走在“租房”的路上。一些名校“陪讀房”行情火熱,放出來秒光。
名校“陪讀房”秒光,月租6000還要年付
隨著小升初的塵埃落定,近日南京市北京東路一所名校周圍的學區房特別火熱,基本放出來都是秒光。
“學校附近大多是老破小,還沒有停車位,條件太艱苦了。條件好一點的離學校又遠了,孩子不想住得太差,不肯租房,好糾結。”家長李女士很發愁。
“我家要租3房的,爺爺奶奶在,好點的起步一個月要7500元,昨天有一個裝修比較好的房子月租10500元。”家長劉女士說,“我家住得太遠了,不租房肯定不行。過去不堵車都要35分鐘,基本上不可能不堵車,早上開過去開了70分鐘,腰都不行了。”
家長陳女士經過兩天的奮戰,終于找到一個房子。“談不上不錯,湊合吧,有停車位,離學校和菜場都近點。每個月6000元,年付。”
為了孩子的教育,家長們也是拼了。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她家孩子考上玄武區一所民辦初中,一學期學費22000元,還要租房,一個月6000元。一年下來這兩項花費將近12萬。三年下來,這筆開銷差不多要三四十萬。
從月租6000元到8000元,
大學生講述初高中六年“學漂”生活
大一學生小周講述了自己的“學漂族”生活:“在我的初高中求學路上,我們一家三口跟隨學校搬過兩次家。我家住在張府園附近,我的初中在鼓樓區揚子江大道附近。考慮到學校離家也遠,每天上下學的通勤時間有些‘耗不起’,家人就選擇在學校周圍租房來節約時間,支持我的學業。最后我們選定了一個相對新的小區,房子三室一廳,月租6000。房子雖然不舊,但是裝修非常一般。衛生間洗臉池很狹小,衛浴和客廳家具都比較簡陋。因為緊鄰著學校,有不少住戶的孩子都在我們初中上學,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小區同意專門開辟了一個離學校更近的側門,方便孩子幾分鐘就能走到校。”
“中考后,我考到河西興隆大街附近一所高中。隨著早、晚自習和上學時間的延長,家人決定繼續在學校旁邊租房。由于地段不同,高中周圍的房租整體比初中更高,我們租了一個三室一廳,160平米,月租8000,裝修情況比初中租的房子好不少,從家出發到進班走得夠快只要10分鐘。高中的早自習時間明顯提早了,尤其是到高二高三,學校要求6點40到校,租房后早上自己走路上學,家長也可以多睡一會。晚自習結束是9點半,到了高三延長到10點,下晚自習的時候校門口有不少開車來接的家長,而我自己過個馬路就能到家,確實能感受到就近租房帶來的舒適感。”
多元選擇!
家長可根據家庭情況,量力而行
為了孩子,全家人到底要不要折騰,提高生活成本或者犧牲生活質量?也有家長表示,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量力而行,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記者了解到,也有一些家長不租房,選擇公共交通、自己接送或者打車。家長王女士表示:“我們家有兩個孩子,老二還要在家附近上小學,所以不可能租房。我們打算讓孩子以后坐地鐵上下學,還好學校和家都離地鐵不遠,就是中間需要轉個車。條件是艱苦一點,但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家長薛女士選擇的是每天給孩子打車。“我家住在河西,孩子在鼓樓上高中。我每天早上起來給他打一輛車,省得我來回接送,還比較省事。”
另一位高中家長王女士則選擇了每天開車接送。“我家住在河西,孩子在鼓樓區新模范馬路附近上高中。學校要求6點45分到學校,我們一般6點20分出門,因為時間早,路上暢通無阻,20多分鐘就到學校了。晚上學校9點20分放學,孩子到門口也9點半了,路上也不堵。習慣了其實還好,就是家長辛苦一點。”
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住校。家長謝女士告訴記者:“我們高中的住宿條件不錯,有不少學生選擇住校。我們班上有近一半人住校,既節約時間又節約開支。和同學們住在一起,在高中階段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是一種不錯選擇。”
實習生 周若丹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潘政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來源:CF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