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經濟:開放與韌性共生長”為主題的2025貝殼財經年會7月10日開幕,“智能網聯汽車如何重構新生態”分論壇則聚焦中國汽車如何鞏固和擴大智能網聯汽車優勢,加速構建產業新生態。
京西智行副總裁及懸架產品首席技術官陳偉剛在參與“車圈圓桌派”時表示,車路云一體化發展關鍵點在于商業模式,目前車路云一體化的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是存在的,但如何能夠真正識別出價值創造在哪里,如何將其轉化為利益,是瓶頸所在。
京西智行副總裁及懸架產品首席技術官陳偉剛。
安全需要整車和產業鏈企業共同努力
在陳偉剛看來,目前智能輔助駕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對于智能輔助駕駛的安全性,他認為安全是相對的概念,而且永遠在路上,永無止境,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他進一步表示,安全有造車方和使用方兩個相關方,每一方都至關重要。從造車方來看,目前智能輔助駕駛仍存在如長尾問題等很多不足需要解決,需要包括整車和產業鏈企業在內的造車方共同努力,不斷提升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從使用方來講,其對新技術積極擁抱的態度有利于智能輔助駕駛新技術的落地,但同時也要理性看待技術的邊界,智能輔助駕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不能放開方向盤。
“安全是最大的豪華,也是最酷炫的技術。”陳偉剛說,要讓大家都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陳偉剛認為,包括AI大模型等新技術的出現將對很多工作起到提升作用。有句話說“可以把所有行業或專業都用AI重新做一遍”,能用更聰明的方式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京西智行主要做智能底盤,兩大產品線分別是制動和懸架,這兩類產品都與智能輔助駕駛直接相關。從安全角度來講,無論是哪個階段的產品,制動都至關重要。智能化發展階段,線控制動等能為智能輔助駕駛提供安全保障。
在懸架算法上,傳統算法需平衡舒適、操控與安全,依賴大量傳感器信號;引入大模型后,可結合智能駕駛系統的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數據,提前100-200米感知路況,通過算法調節阻尼,實現更好效果。
車路云一體化商業模式還不清晰
“車路云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點是商業化。”陳偉剛表示,但目前車路云商業模式不是很清晰,成功的產品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能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二是有利可圖,才能可持續發展。目前,車路云一體化的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是存在的,但如何能夠真正識別出價值創造在哪里,同時如何將其轉化為利益,是目前的瓶頸所在。
他以收費站堵車為例解釋,很多智能化技術都很成熟,可以結合應用,例如攝像頭、車輛識別技術,不需要通過收費站,可直接識別出發地和目的地,直接利用智能化手段實現車路運一體化收費。收費站是一個最經典的車路云一體化案例。
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陳偉剛坦言,未來很難預測,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作為樂觀主義者,我認為汽車的未來是出行機器人,是未來地球上300億個機器人當中最早出現的一批機器人,未來每個人可能有3個機器人服務,正如OpenAI所說‘溫柔的奇點’即將到來,出行機器人會是其標志性符號。”陳偉剛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岳彩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