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結束以來,英國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逐步淪為美國的附庸。近年來,英國幻想著重拾昔日的榮光,開始全面靠攏美國,希望以戰略協同獲取美國的信任,增加全球話語權。殊不知,打腫臉充胖子的英國,根本沒有被美國視為核心盟友。不久前,五角大樓高官就當面叫停英國航母“威爾士親王”號在亞洲的部署,這讓英國方面感到極為震驚,甚至有被羞辱之感。可以說英國力挺美國,卻吃力不討好,完全是熱臉貼了冷屁股。
根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的爆料,此次事件發生在今年6月的美英防務閉門會議上。期間,五角大樓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面對前來商討航母部署事宜的英國國防團隊,態度非常強硬。他以近乎命令式的語氣要求英國軍方將“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召回,瞬間讓英國代表團陷入了尷尬與震驚之中。要知道,英國政府和軍方極為重視此次航母部署行動,在軍事資源調配、外交層面溝通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對于英國來說,這不僅是示好支持美國的重要舉措,也是英國通過軍事行動強化國家形象,增強國際話語權的大好機會。然而,科爾比的此番言論,幾乎等同于直接告知英國“無權插手印太地區”事務,這無疑是對英國的一記沉重打擊。
受到經濟發展停滯、軍費預算不足的困擾,近年來英國皇家海軍很少有在世界舞臺亮相的機會。因此,英國試圖借航母遠赴亞太的機會,彰顯自身作為傳統海洋強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存在感。雖然說英國早已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但骨子里依舊有著對全球影響力的追求。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英國積極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可以進一步鞏固與美國的特殊盟友關系,可謂是一舉多贏。然而,五角大樓卻從美國自身戰略角度深入剖析,否定了這一計劃。
原因很簡單,印太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圈,美國苦心經營多年,早就有了一套以美軍為主導的戰略體系。因為印太地區對其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至關重要,是其全球戰略的關鍵一環,因此美國決不允許外人插手,即便是作為盟友的英國,也不能介入其中。一旦英國航母進入印太,極有可能打亂美國當前的既定規劃,會導致軍事力量分布不均衡,影響美國對地區局勢的精準判斷和掌控。
另一方面,在與盟友進行軍事合作方面,特朗普雖然有絕對話語權,但同時也要考慮平衡內部各方勢力。畢竟,美國政府內部不同部門、不同政治勢力對于對外軍事合作和盟友關系的看法存在顯著差異。這其中,很多美國政客與軍方高層都更專注于美國的本土安全,希望減少海外戰略負擔。如今英國航母進入亞太,勢必引發地區連鎖反應,尤其是中國的戰略反制,這會讓美國因盟友的行動而被牽連進高風險局勢。因此,五角大樓高層做出預判,不想因為英國的冒險而背鍋。
從根本來說,五角大樓此次并不是刻意要打臉英國軍方,還是“美國利益至上”理念在作祟。這些年來,美國本土的“孤立主義”思潮愈演愈烈,特朗普上臺后,更是把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入到國內事務,減少在國際事務中的過度卷入。比如,美國開始削減甚至暫停對烏軍事援助,暫停對日本的安全承諾評估,重新檢視“奧庫斯”澳英美安全協議,這些軍事決策都是圍繞“美國優先”政策在推進。而對于英國而言,不僅軍事部署計劃被迫調整,在國際舞臺上更是顏面掃地。根據此前英國媒體的報道,“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原本進入亞太后,要和澳大利亞進行軍演。而在美國阻撓后,航母編隊不得不繞過南海,避開東亞熱點區域,直接駛向澳大利亞參加演習。
遭受羞辱之后,英國紳士們自然心有不甘,據悉,目前英國議會國防委員會成員已經公開質疑美國的盟友承諾,要求重新評估英美軍事合作框架。英國國防部也緊急召開會議,重新審視是否需要調整“全球英國”戰略。英國媒體更是一片嘩然,紛紛指責美國的這一行為是對英國的不尊重,讓英國在國際事務中淪為笑柄。一直以來,英國都是唯美國馬首是瞻,而此次事件充分表明雙方在戰略決策上并非如表面上那般一致,美英這對“表面兄弟”也面臨著分道揚鑣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