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沒?俄羅斯頂尖防務專家維克托·巴里索夫最近拋出一個猛料,直接點破了當今全球軍工格局的最大懸念:中國軍工實力正在快速趕超美國!這個觀點可不是隨口說說的客套話,人家是拿硬邦邦的東西舉例的。
但巴專家話鋒一轉
,也給咱提了個醒兒——再先進的“寶劍”,沒真正在戰場上“見過血”,終究讓人心里有點不踏實。這“實戰經驗”,會不會成為我們邁向世界軍工巔峰道路上的那塊絆腳石?
巴里索夫專家可不是光嘴上喊喊。他擺出的那些“家伙事兒”,確實能證明我們軍工技術的飛躍??纯丛凼掷锏摹皷|風快遞”,那精確度,簡直是拔地而起,越來越準。某些型號在關鍵性能上,跟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同類導彈,也能掰掰手腕,甚至在某些點上能“平起平坐”了。還有那些翱翔藍天的第五代戰斗機
——殲-20
,數量、質量雙提升,部署能力越來越強。天上飛的無人機集群戰術,更是玩出了新花樣,數量多、配合巧,讓全球的觀察家都不得不服氣。
這背后是什么?是我們在電子對抗、戰場信息感知這些“大腦”和“神經”方面的突飛猛進,是現代戰爭的“決勝法寶”??!摸著良心說一句,軍工技術這突破的速度,真是讓對手有點跟不上趟了!
技術頂呱呱是好事,可巴里索夫專家那句“實戰經驗不足”,也實實在在點中了要害。我們頂尖的東風導彈、先進的戰斗機、成群結隊的無人機,確實還沒大規模經歷過戰場的真刀真槍考驗。
戰場這東西
,最是無情也最磨練人。美國軍工不一樣,他的裝備從“二戰”那會兒就全球打仗,幾十年下來,沒消停過。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到處都有實戰的試驗場,實戰經驗豐富得很。人家通過真實的戰斗,不斷發現問題,改進提升。那些武器系統有沒有漏洞?
后勤保障在戰場上是不是跟得上?這都是在真槍實彈的環境里磨出來的經驗。我們現在的演練演習水平是高,模仿戰場也挺逼真,但說到底,終究沒有真正經歷生死相搏的戰場壓力。這其中的差別,當過兵的人心里最明白。
少了這份血與火的淬煉,我們的“矛”和“盾”,在極端的真實戰場表現里是否依然完美?老實說,誰都不敢拍著胸脯下百分百的包票。
這“實戰短板”的問題,在國際防務圈里也是看法不一。像巴里索夫這樣的專家,顯然是強調“戰場經驗”不可或缺的“實戰派”??梢灿新曇粽J為,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先進模擬訓練平臺的發展,給和平環境下的裝備檢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力工具。
高強度的計算機模擬對抗、貼近實戰的演習環境,這些手段同樣能暴露裝備設計、作戰體系的弱點,幫助快速修補。不少美軍高級將領都坦言,如今美軍的訓練演習強度極大、技術極先進,有些已經非常接近真實的戰場狀態了。從這個角度看,“實戰是唯一標準”的論調,是不是有點跟不上新時代了?畢竟,現代軍工體系的韌性和可靠度,已經不是非得拉上戰場挨槍子兒才能驗證了。
中國軍工如今的成績是鐵打的事實,這個誰都沒法否認。俄羅斯專家那句“正超過美國”的評價,分量十足,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的飛速進步。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實戰經驗”這塊相對缺失的短板,始終是我們軍工實力邁向頂峰道路上需要嚴肅面對的一個核心課題。強大的軍工力量,最終是為了能打仗、打勝仗。
如何在最大限度降低真實戰爭風險的前提下,不斷磨利我們的“寶劍”,讓它真正具有懾戰止戰的硬實力?
巴里索夫的警示值得我們深思——裝備的“高分數”與實戰的“及格線”之間,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光有“尖貨”可能還不夠,讓它真正“管用”、“好用”,才是終極考驗。這條路我們怎么走?或許這才是中國軍工最終攀頂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