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范學院“曦望”興研突擊隊(通訊員 馬小雯)
今天是三下鄉的第五天,日頭爬過村口的老樹,把樹影拉得斜斜時,組長帶我和其他兩位隊友走在鄉路上。我攥著生源地信用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小冊子,風偶爾輕輕吹過。作為這次宣講的主力,我心里像揣著只亂撞的小鹿——這是我第一次挑頭做政策講解,怕自己把細節說錯了,更怕村民們覺得我們是來添麻煩的。
村落比想象中安靜,一路上沒見到幾個人,想來這時間,大伙兒多半在屋里歇息。水泥路被太陽曬得泛著白光,偶爾有摩托車駛過,引擎聲在空蕩的村道上撞出一串回響,又很快被四周的寂靜吞了回去。我們戴著草帽在村子里穿梭,終于撞見一位在院門口準備收菜的阿姨。我趕緊走上前,和她打招呼后,便開始生澀地把小冊子上的條文換成最實在的話語講給她聽,說國家有現在有個這樣的政策,能幫有志的孩子都上學,哪些情況能申請、畢業后怎么還等,都盡量說得明明白白,生怕漏了哪個關鍵處,讓人家聽岔了意思。
轉到村里的小賣部,總算遇著人。老板娘見我們汗流浹背,停了手里活,聽我用本地白話磕磕絆絆講助學貸款。末了她熱心說,傍晚人多。后來我和隊友們走到田里,見著幾位正在忙活的人,便用這邊的白話跟他們搭話講解,越說越順。有位大叔聽完連連點頭,接過宣傳單翻了又翻:“確實該有人來講這些,這些挺實用的。”漸漸陽光更烈,草帽下的額頭沁出細汗,我用白話講解得愈發熟練。有位叔叔見到我們,便轉身從自家的樹上摘幾個百香果塞給我們,讓我們嘗嘗。他說:“國家政策好,你們宣講也不容易?!惫さ那逑阌康奖羌?。那一刻我又一次懂了,所謂“注意貼近”,便是把政策里的字變成鄉親們聽得懂的話,把文件里的溫度轉變為手里的實在。
中午放學時分,見到幾位正等著孩子的家長,我們湊過去給他們宣傳政策以及發小冊子。其他隊友們也來幫忙,看著孩子們拿著宣傳冊嘰嘰喳喳,我們蹲下來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有位家長笑著招呼身后的小孩說:“把這個拿回去給你姐姐看!”忽然覺得,這些小冊子,其實也正在悄悄埋下希望的種子。
下午,跟著隊友看孩子們大概排練了一遍《司馬光砸缸》后,我便跑去廚房和隊友一起給阿姨打下手,洗洗菜、擺擺桌……最后幾道菜在阿姨手里顛翻炒勺,很快就飄出勾人的香味,端上桌時還冒著熱氣。或許是自己剛才也在灶臺邊搭了把手,今天這頓飯吃起來格外地香,心里更是被填得滿滿當當的,帶著點踏實的暖意。
回望這一天,從最初的忐忑到后來的篤定,從剛開始的磕絆到政策講解的熟練,一件件事都在告訴我,青春的價值,從來都不在想象里,而在腳踩泥土的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