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舉著鋼筆,慶祝 “大而美” 法案生效的笑容還沒褪去時,馬斯克在社交平臺按下發送鍵的動作,像一顆炸雷在華盛頓上空響起 ——130 萬人參與的投票里,60% 的支持率正為 “馬斯克是否該建個新黨” 蓋棺定論。誰能想到,這位曾戴著 “MAGA” 黑帽與特朗普同乘一輛車的硅谷大佬,會在短短一年間,從總統的 “提款機” 變成最鋒利的 “拆臺者”?這場從蜜到刀的反轉,到底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博弈?
要說清楚這出戲,得從去年那場打得昏天黑地的大選說起。當時特朗普為了把民主黨拉下馬,天天在集會上扯著嗓子演講,甚至遇襲后綁著繃帶還敢往人群里沖,那股狠勁讓支持率蹭蹭往上漲。但真正讓他坐穩勝局的,是一個戴著 “MAGA” 黑帽的男人 —— 馬斯克。記得那天,馬斯克跟著特朗普坐同一輛黑色 SUV 駛入特朗普曾遇襲的集會場地,黑帽上的白色字母在陽光下晃眼,兩人隔著車窗揮手的畫面,等于給全美國遞了張 “綁定聲明”:硅谷新貴正式站隊共和黨。
更實在的是,馬斯克掏的真金白銀成了特朗普競選的 “強心針”。那些原本在紅藍之間搖擺的州,比如賓夕法尼亞州的鐵銹地帶邊緣縣,愣是被這筆資金砸出了轉向的民意,支持率一度反超傳統紅州。有網友翻出當時的集會視頻調侃:“馬斯克的錢比特朗普的演講管用,這才是真?鈔能力。” 靠著這份力挺,特朗普有驚無險入主白宮,轉頭就給了馬斯克一個 “政府效率部” 主管的頭銜,那段時間特朗普接受采訪,三句話不離 “我伙計馬斯克”,親密得像穿一條褲子。
可政治這潭水,從來容不得長久的溫情。今年四月的關稅戰成了第一道裂痕。特朗普一聲令下,全球汽車零部件加稅,特斯拉的供應鏈瞬間卡了殼 —— 要知道馬斯克的工廠里,三成零件都得從海外調。有內部人士爆料,馬斯克當時在辦公室摔了咖啡杯,罵罵咧咧說 “這是砸我的飯碗”。但真正讓兩人撕破臉的,還是 “大而美” 法案。
這法案簡直是沖著馬斯克來的:“政府效率部” 的成果被砍得七零八落,電動汽車的補貼更是直接歸零。馬斯克徹底炸了,在社交平臺連珠炮似的罵這法案 “惡心透頂”“像政客拉的屎”。網友 “老喬” 評論:“這倆人從兄弟變仇人,全因錢和權,現實得可怕。” 更絕的是,馬斯克退出政府后,直接在網上開撕,說 “沒有我砸錢,你特朗普能進白宮?” 特朗普也不含糊,回懟 “馬斯克瘋了”。雖然后來馬斯克刪帖道歉,但梁子早就結下了。
“大而美” 法案生效那天,馬斯克兌現了之前的狠話 ——24 小時內發起建黨投票。130 萬張選票里,62% 的支持率讓特朗普坐不住了。更讓他揪心的是,媒體街頭采訪顯示,41% 的受訪者表示 “愿意給馬斯克的新黨一個機會”。有網友 “莉莉安” 在評論區說:“看他倆互撕,比看真人秀還刺激,就是苦了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不知道最后誰能贏。”
特朗普急得連夜發長文,情商突然在線。他說馬斯克之所以翻臉,是因為取消電動車補貼讓特斯拉少賺了錢,“但我不是反對新能源,只是不希望所有人都被逼著開電車”。還提到拒絕馬斯克推薦朋友當 NASA 負責人,“是為了美國利益,不是針對他”。這番話把自己擺在 “顧全大局” 的位置上,試圖挽回民心。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場鬧劇的核心,不過是利益的博弈。特朗普要的是 “大而美” 法案帶來的政治資本,馬斯克護的是特斯拉的商業版圖。從曾經的盟友到如今的對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老話在政壇上再次應驗。
至于馬斯克的新黨能不能成氣候?現在下結論還太早。美國兩黨壟斷政治資源這么多年,豈是一個新黨能輕易撼動的?但馬斯克敢捅破這層窗戶紙,至少讓人們看到,政治并非鐵板一塊,總有敢于挑戰規則的人。
或許,這就是政治最真實的模樣 —— 沒有永恒的戰友,只有永恒的立場。而我們能從中明白,無論是在權力場還是生活中,利益的碰撞總會帶來變數,但敢于堅持自己立場的人,總能在浪潮中掀起屬于自己的浪花。至于馬斯克的新黨最終會走向何方,特朗普又能否穩住陣腳,我們不妨搬好小板凳,繼續看這場大戲如何上演。畢竟,在時代的棋盤上,每個人都是棋子,也可能是掀棋盤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