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直觀的通脹率同步觀察指標,政策2025年的計劃指標下調到2%,實際期待的是3%。
這個3%可以說是一個溫和通脹的邊界。
今年有可能實現2%的計劃目標嗎?
從1-5月的數據看應該是小概率事件,消費者價格指數不升反降,同比下降了0.1%。這意味著下半年政策很可能下猛藥。年初摩根士丹利4月份預測年底美元兌人民幣7.5,理論上人民幣會有接近5%的貶值,這個預測的底層邏輯是對政策力度的評估,如果這個預測成立,將增加下半年進入溫和通脹的預期。
假定政策如愿以償,實現了溫和通脹,那么,誰是受益者?
首先是企業,通脹將帶起生產者價格指數,如果伴隨著較大的貨幣貶值,相對稀釋了債務,也有助于消化過剩產能。
其次是財政,通脹會表現于名義GDP,擴大了稅基,是莫大的利好;與企業一樣,通脹稀釋了債務,假定能達到5%的通脹率,100萬的債務連續十年的通脹疊加,100萬的實際價值就降到了60萬左右。
溫和通脹對企業、對財政來說是求生之路,但對廣大居民不太友好,它表現為物價上漲,居民工薪不會立即跟漲,由于滯后性,不排除物價一直長漲,工資卻一直不漲的局面發生。
這時普通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是保住工作,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準時打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