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生活教室
來自日劇《幸福就是 吃飯 睡覺 等待》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說法:裝修房子,有兩處需要格外關注,一處是廚房,一處是衛生間。一個事關「入口」,一個事關「出口」,二者完備,也就構成了這間房子主人生活質量的基準線。單從這個角度來看,廚房的重要程度已經不言而喻。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廚房一定是充滿愛和食欲的、引人駐足的空間。我們大概很難想象在一個窗明幾凈的廚房里,風吹開白色紗幔,后面露出一個捧著外賣盒吃預制菜的人,這畫面并不算美好。我想說的是,廚房不應該因為生活的忙碌而被冷落。
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本書是一本日雜風滿滿的MOOK, 在書中所營造的松弛自在的閱讀氛圍里,試圖讓都市人重新聚焦廚房,全面探討打造理想廚房的方案,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廚房設計和整理的方法,還強調了人與廚房之間的情感連接。
預制菜與外賣逐漸切割了烹調的儀式感的當下,當灶臺冷寂、冰箱空鳴,家的心跳也在逐漸微弱。書中由七位日本生活管理師以親身實踐提出了鄭重聲明:尋找生活秩序感的行動,其實始于一方煙火升騰的廚房。
01
日式收納的禪意:
從“藏污納垢”到“空無一物的豐盛”
現在讓我們撇開口號式的宣告,先來看看,究竟是哪些原因讓你的廚房,正在逐漸失去它原本的溫度?
廚房設計不合理,空間利用率低;
空氣炸鍋等廚房小家電買了許多卻常年閑置;
物品種類繁多,整理收納無從下手;
廚房污漬多,油膩、臟亂、清理困難。
應對上述問題,本書提出了“生活管理(Life Organize)”的概念,與傳統意識里“眼不見為凈”和“斷舍離”的收納邏輯相反,從某種層面來講,對一個擁有臟亂廚房的主人來說,扔什么不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想如何生活?”
“我喜歡什么樣的東西?”
“我想用它來做什么?”
你可以先通過不斷提問,讓自己逐漸搞清楚:什么狀態對自己來說是最舒服的,這才是真正的居家收納。否則讀再多整理類書籍,模仿再多家居博主買收納神器,你也只能是“收納一時爽,真的就只是一時爽。”
再者,本書踐行了日式美學所追求的“展示型秩序”。第一章會由7位生活管理師介紹自己家的廚房案例,案例講解中包含近百種廚房好物和上百個整理收納的靈感,比如:
從外觀來看,這些完美廚房基本遵循的三色定律:黑、白、原木主色調統領全局,藤編竹筐調和雜色點綴,甚至連調味罐都像藝術裝置;
大開本 精致排版 日雜高級松弛感up
使用者的動線很重要,平時常用的餐具可以放在洗碗機上方的收納柜,從清潔到收納可以一步完成,節省時間又方便。
對于喜歡半開放式廚房的家庭,可以參考高山一子女士家的梯形布局:到了周末或假期,在廚房烹飪的人和在沙發上的家人可以構成自由交談的空間,同時便于更多家庭成員參與到料理過程當中。
這種餐桌的布局擺放在半開放式島臺的延長線上,讓這一條軸線同時承載洗菜、切配、餐桌三重角色。同時和客廳環境做出分割。
這部分小編愿稱之為垂直魔法:平底鍋、鍋蓋直接用抽屜格(文件盒)收納,既節約空間又整齊劃一,J人直呼賞心悅目。
各種長柄勺放在抽屜里超級容易勾在一起,將爐灶下方的抽屜內壁掛上粘鉤,湯勺鍋鏟們依次排隊立正,還可以節省出更多儲物空間。
你會發現,原來收納不是把雜亂的東西藏到看不見的地方去,而是讓每件物品在秩序井然的狀態下等待使命召喚。當然,還要補一句,日雜風MOOK讀起來,真的讓人有種在好好生活的治愈感。
02
灶臺邊的情感療愈:
食物是愛的載體
當然,與廚房相關的書籍,最打動人的一定不是整理技巧,而是廚房作為情感載體的隱喻。
吉本芭娜娜在《廚房》中寫道:“委實疲憊不堪的時候,我常常出神地想:什么時候死亡降臨了,我希望是在廚房里結束呼吸。無論是孤身一人死在嚴寒中,還是在他人的陪伴下溫暖地死去,我都想無所畏懼地直面一對。只要是在廚房就好?!?/p>
其實不難發現,廚房對于很多人來講已經不再是廚房本身,它被賦予了更多生存的意義。在書中,7位管理師也分享了自己家餐桌上簡單又愛意滿滿的早飯料理。
這些料理的共同特點是制作快捷,原材料簡單,不會讓著急出門上班的人為了吃一頓早飯早起兩小時,也不會讓下班回家的人推開門看到洗碗槽里的一片狼藉。
工作在左,生活在右。
如果有什么地方能讓忙碌一整天的你漸漸平靜,那就來整潔的廚房,安靜做一頓飯吧。
03
百件好物清單:
讓工具成為詩意生活的同謀
拒絕空談美學,在這本書的第二章節-廚房特別講座,作者提供了幾位生活管理師關于廚房管理的干貨知識:
1
你的慣用腦會決定你扔掉什么
在這本書的開篇,作者率先提出了“慣用腦”的概念。簡單來說,右腦擅長直覺判斷,左腦擅長處理理論性的認知。善用右腦的人會根據自己“喜歡、討厭”對物品進行分類、取舍;左腦型會更愿意根據物品的合理性去判斷。
所以,選擇扔掉(留下)什么,可以通過下面這個方法來決定:
補充測試:怎么判斷自己的慣用腦?
兩只手十指相扣時,大拇指在下方的那只手對應的是負責信息輸入的大腦半球;而雙臂環抱胸前時,下方的那只胳膊對應的是負責信息輸出的大腦半球。
2
提供可復用的改造方案
食物存儲:用牛皮紙袋儲存根莖類蔬菜,防潮又透氣;調料可以放在蜂蜜罐子里,這樣單手就可以輕松倒出。
完美收納的邏輯一定是能讓你單手取出。比如用單頁透明的文件夾收納保鮮袋,pp材質不擔心會在水槽邊弄濕,每一頁分開,還不會一次取出一堆,讓正在做菜的人徹底抓狂。
清潔神器:碳酸氫三鈉溶液用于廚房大部分的油污,尤其是黏黏糊糊附著在柜門、爐灶周圍的手??;手感堅硬且已經凝固的是鈣化污垢,這時候先噴檸檬酸溶液,靜置3-5分鐘再擦,效果立竿見影。
另外,本書完美呈現了日雜特有的美學風格,豐富的圖片和簡潔流暢的排版,讓紙質書的意義在這一刻更加具象化。上述生活妙招也都來自MOOK形式鐘愛的社群互動環節,更多讀者將打造美好生活的態度傳播開來,讀起來會有很強的歸屬感。
04
廚房改造課:
從物理空間到心靈棲居地
書中“MY STYLE”欄目與其說是7位生活改造師的個人分享,不如說記錄了七類家庭的改造實驗,每個家庭面對的問題頗具代表性又不盡相同,你或許有機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被“強迫癥”逼到喘不過氣的瑞穗真木女士,曾經在無數個“必須做什么”的驅使下與家人產生許多沖突,在奉行“輕松至上”的收納原則之后,她逐漸變得善于放手,比如:在自家門前擺放一個臨時的跳蚤攤,讓孩子們擔任“食物采購負責人”和“飯后收拾負責人”,放下心中的執著。
從事房地產工作的職場媽媽栗田女士,為了改變在照顧孩子和工作疲憊不堪的狀態中開始生活管理。為此,她奉行的第一條收納規則就是:不僅方便自己,也要方便家里任何人都找得到。同時學會在工作日的晚上定制菜單進行有計劃采購,讓目之所及的廚房用具都賞心悅目。踐行舒適的廚房日常管理后,她也讓自己的生活找到了平衡。
看日劇時,會不止一次被他們的廚房吸引。
幾平方的空間里掛滿了鍋碗瓢盆,每一個餐具都塞得恰到好處。然后轉身走向餐桌,進行日常又瑣碎的對話。會有熱鍋在爐灶上咕嘟嘟的沸騰,也會和愛的人一起等著玻璃罐的梅子酒發酵。
一部超溫暖的日劇《單身廚房》
那些旅行時在世界各處買下的美麗餐具、那些被擦凈油污后亮晶晶的鍋灶,似乎都在不動聲色修補著我們一地雞毛的生活。
這本書傳遞的是一種生活理念:讓廚房成為一個美好的、讓人愉悅且不失功能性的空間。然后,讓這種理念在生活中實現秩序感的良性循環。
作者鈴木尚子說:“生活的一切從廚房開始。”
那么,就祝你有一間超棒的廚房!
-FIN-
更多資訊請點擊
@后浪生活教室
@后浪圖書旗艦店
@后浪生活閱覽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