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張學良人生中最痛苦的日子來了。
因為一場西安事變,蔣介石對他懷恨在心,同時也心生忌憚,于是公然出手,將他囚禁起來,這一禁就是整整50多年。
張學良的人生就此發生改變,不僅是他,深愛他的兩個女人于鳳至和趙四小姐,人生從此也是天差地別。
他的兒子們,也間接受到了這件事情的影響。
張學良的至親家人,各自有怎樣的命運走向?
被稱為東北少帥的張學良,在歷史上得到的評價一直都是褒貶不一的。
崇拜他的人揮舞著西安事變的大旗,搖旗吶喊的是個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民族英雄。
而厭惡他和抨擊他的人,則拿著他在東北的不抵抗說事兒。同時,他的私生活問題,也是眾人抨擊的一個理由。
無論如何,張學良都算不上一個好男人。
他辜負了發妻于鳳至深厚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牽連了趙四小姐的命運。
于鳳至與他少年夫妻,對他用情至深,奈何卻不得不面對張學良的心另有所屬的事實,并且最后只能帶著巨大的遺憾遠走美國,獨自一人在華爾街打拼。
拋開于鳳至的政治立場不談,在男女感情這方面,她是張學良風流性格的受害者。
而趙四小姐為大名鼎鼎的少帥也付出良多,為了他和家里人斷絕關系,為了他生下新生命,為了他浪費自己人生的大好時光。
在張學良被囚禁的大多數年華里,陪在他身邊的都是趙四小姐。
格意義上來說,對于兩個女人,他都有愧于心。
不過,這兩個女人為他生下的兒子,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老大張閭珣,這是一個沒有受到命運眷顧的人。
他這一生的跌宕起伏,都和張學良這個老父親有關。
張閭珣是張學良的第一個兒子,在他之上還有一個姐姐,和他是一母同胞。
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是個思想比較傳統的人,對自己兒子的長子非常看重,儼然是要把張閭珣當成大帥府的第三代接班人來培養。
在一個充滿呵護與關注的環境中,少年時代的張閭珣生活幸福,幾乎可以用無憂無慮來形容。
但是在1933年,老天爺卻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那一年他才16歲,跟著父親一起去德國考察,一路上心驚膽戰,時刻提防著戰火燃燒。
然而盡管已經非常小心,德國人的炮彈依舊無時不刻不在爆炸。
眼睜睜地看著許多活生生的人在自己面前倒下,看著巨大的建筑物轟然倒塌,被一次又一次地空襲嚇醒,以至于到了神經衰弱的地步。
精神的崩潰,將會帶來巨大的后遺癥,從那之后,張閭珣就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經常半夜被自己嚇醒,整宿整宿睡不著覺,思維也逐漸混亂,大腦中已經失去了體系化的知識。
他發生意外,這個打擊對于于鳳至和張學良來說都是巨大的。
夫妻倆就是再難以接受,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兒子已經失去了精彩的人生。
得知張學良被囚禁之后,本就脆弱的張閭珣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他甚至開始胡言亂語,整日疑神疑鬼,后遺癥更加嚴重。
這個病根伴隨了張閭珣一生,直到1986年他去世,他這悲劇般的命運才算終結。
張閭珣的第二個弟弟,也是張學良的第二個兒子張閭玗,同樣也是于鳳至生下來的孩子。
張閭玗在私生活方面的作派像極了張學良,父子倆都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游戲人間。
張閭玗在成年之后染上了煙癮,整天煙不離手,明明身體已經抽出了問題,可還是沒有辦法戒掉抽煙的毛病。
在他18歲時,他的父親被軟禁,家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閭玗不再有之前那樣繼續游戲人間的資本,但他依舊我行我素,絲毫不知道收斂。
后來,張閭玗被查出了嚴重的肺部疾病,醫生斷言,這就是抽煙太多的結果。
按理來說,為了身體健康,他應該控制自己的習慣,但此時的他已經是無能為力。
如果張學良從前對他的關注能多一些,張家沒有因為張學良而發生那么多的變化,他的命運可能會有所不同。
1981年,身患重病的張閭玗不治身亡。他的這一生,甚至還沒有他那體弱多病的大哥長。
張學良和于鳳至兩個人的第三個兒子張閭琪,命途就更加多舛一些。
張閭琪是家里最受寵愛的第三代,在大人們眼里,他比他的兩個哥哥更加聰明,學東西也更快,可以稱得上一句早慧。
并且,他也是最像張學良的孩子,因此在張學良心中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
只可惜,1929年,張閭琪10歲那年,不知為何竟然得了肺結核。
在那個年代,肺結核幾乎等同于不治之癥,于鳳至想盡辦法,也只能減少孩子的痛苦,沒有辦法治好這個病。
有人告訴張學良,在醫學方面,日本人比中國人懂得更多,說不定日本醫生會有辦法治好肺結核。
然而張學良那莫名其妙的原則又在這個時候占了上風,他說,自己的父親是被日本人炸死的,所以張家和日本人不共戴天,堅決不會找日本醫生求助。
說出這句話的他完全忘了,之前在面對日本侵略者時,他是怎樣妥協的。
就因為他始終拒絕尋找更多的辦法,張閭琪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小孩子的抵抗力本來就不是很高,一個10歲的小孩兒,勉強撐過兩年,已經到達了極限。
可憐的張閭琪,他的生命在12歲那年走向終點。
他比兩個哥哥更幸運的一點在于,他沒有直接受到張學良被幽禁這件事的影響,也沒有體會過人生的巨大落差。
于鳳至是個不幸的母親,她生下了三個兒子,這三個她放在心尖上的寶貝,卻沒有一個能夠得到善終。
相比之下,趙四小姐為張學良生的第四個兒子,倒是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
這第四個兒子名字叫做張閭琳,他有一個不被世俗道德所認同,卻又十分勇敢的母親。
在兒子和心愛的男人中間,趙四小姐選擇了后者。
她把張閭琳送到美國,托付給信得過的人照顧,然后獨自一人陪伴張學良,和他一起度過漫長的幽禁歲月。
不得不說,趙四小姐這個做法其實算得上弄拙成巧。
張閭琳去美國生活,不必受到父親的牽連,也不用被國民黨當局監視,能夠在相對自由和開放的環境中成長。
他在美國讀書,接受教育,成為了一名航天專家。他和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在上世紀50年代得以重聚。
張學良重獲自由之后,堅持要到美國生活,除了想擺脫國民黨當局的監視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離自己當時唯一的兒子更近一些。
張閭琳了解自己的身世之后,一直惦記著代替父親回家鄉看看。
他能有這份心,并且最終成行,這件事情讓張學良非常欣慰。
算來算去,張學良的四個兒子里,竟然只有趙四小姐生下的“私生子”人生最順遂。
之所以說私生子,那是因為在趙四小姐生孩子時,她還只是張學良的外室。
這四兄弟的命運轉折,讓人不得不感嘆一句造化弄人,也讓看客們紛紛評價一句上天不公。
或許回首人生,張學良對自己的前三個兒子,也會問心有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