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6點,晨曦初露,在清河的一處大院里,號聲響起,千余青年倉促地吃饅頭咸菜、喝米渣稀粥。速度但凡慢一點,值日生喊出“立正”,即便還沒吃飽,也得放下碗筷,外出整隊。
這一幕來自抗日愛國將領傅二虞的回憶,發生在陸軍第一預備學校——這所學校的名字或許有點陌生,不過若說起清河大樓,不少讀者就熟悉了。如今的北京北五環外,有一個公交站就叫清河大樓,328路、614路、518路等公交都路過這里。奇怪的是,清河大樓站卻找不到清河大樓,還有人把附近的清河大廈誤認為清河大樓。
其實,清河大樓緣起于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的前身——陸軍第一中學堂,原是軍校的主樓,后來大樓被拆除,地名卻保留了下來。
20世紀80年代拍攝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遺留建筑。
該校是清末新軍建設計劃的一部分。1904年,清廷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將全國軍事教育體系劃分為小學堂、中學堂、兵官學堂、大學堂四級;1908年陸軍部出臺《陸軍中學堂章程》,分別在直隸、陜西、湖北、江蘇設立陸軍中學堂。
其中的陸軍第一中學堂,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海淀區清河街道,當年隸屬于直隸省昌平縣清河鎮。1909年農歷七月初一,該校在全國四所陸軍中學堂中率先開學,首期面向京師、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安徽、奉天、吉林、黑龍江以及察哈爾、綏遠城駐防陸軍小學堂,招生750人,編制教員70余人。
上學期間,學生的膳食及應用書籍、課本、筆墨、紙張并操練所用之軍衣等,均由校方發放。此外,還可領取津貼,第一年每月白銀三兩,第二年增加到每月三兩六錢。
清帝遜位前,第一中學堂共招生三期。按章程,學生完成學業,考核合格,進入軍隊實習半年,即應升入陸軍兵官學堂。但是直到清朝滅亡,兵官學堂都未建成,因此首期畢業生只好留在軍隊當兵。
1911年,陸軍第一中學堂校園。
1911年,陸軍第一中學堂第四隊學生合影。
1912年,袁世凱對前清軍事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陸軍第一中學堂改組為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就在軍校沿革之際,清河迎來了一位大人物。9月8日,孫中山先生抵達清河車站,緊接著冒雨視察了陸軍第一預備學校,隨后前往附近的溥利呢革公司。孫先生的“閃現”,為該校增添了精彩一筆。
1912年,孫中山抵達清河車站,緊接著冒雨視察了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圖為清河車站。
晚清時期的清河溥利呢革公司廠區。1912年,孫中山在這里發表了實業興國的講話。
說起來,這所軍校比著名的黃埔軍校還要早,橫跨清末、民初,直到1920年,才因直皖戰爭爆發停止辦學。雖然辦學時間不長,這所軍校還是培養了大批軍事將領,如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義,九一八事變后堅決抗日、最后彈盡援絕不得不退入蘇聯的蘇炳文,帶著壽衣赴晉西抗日、年僅37歲便殉國的趙錫章,都是該校的學生。
趙錫章與妻兒合影。趙錫章先后就讀陸軍第一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盧溝橋事變后,他曾對妻子說:“日本帝國主義一定要滅亡,我一定要與日本強盜決一死戰,決不穿著軍裝過黃河。”
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同學錄。
文章開頭提到的傅二虞,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毫不含糊。1933年,當他得知馮玉祥、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毅然投奔。1934年吉鴻昌將軍就義后,遺子吉蘭泰才三歲,女兒吉瑞芝尚在襁褓中。傅二虞不顧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對,資助、教育將軍遺孤。吉蘭泰成年后,與傅二虞的長女喜結良緣。
最傳奇的校友還要數張克俠。他曾在臺兒莊大戰中,協助張自忠指揮59軍痛擊板垣師團,自此聲名鵲起。抗戰勝利后,蔣介石頒發了一批佩劍,名曰中正劍,張克俠獲贈一柄,人稱“佩劍將軍”。殊不知,“佩劍將軍”其實是一名共產黨員,1929年,他的入黨申請由周恩來親自批準,從此潛伏在國民黨軍隊,利用各種機會宣傳抗日。抗戰勝利后,1945年他成功策動郝鵬舉起義;1948年淮海戰役中,又與何基灃一起,率領2.3萬余名官兵起義。
1948年11月8日,張克俠(右)、何基灃率2.3萬余人起義,隨后兩人率部開赴解放區。
當校友們各自奔赴戰場時,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的校舍也迎來了新的使命。1920年9月,空置的校舍場地修建起了一座航空工廠,同時啟動建設清河機場。辦公機構設在軍校原有的主樓內,這便是名字留存至今的清河大樓。
航空工廠的修建,讓此處更加熱鬧。除了眾多軍政要人,1933年,大文豪蕭伯納還在這里留下了足跡。他和夫人乘坐張學良夫婦的私人飛機,從清河機場起飛,一覽長城勝景。
1933年,蕭伯納在清河留下了足跡,圖為蕭伯納夫婦與張學良在北平的合影。
百年過去,清河大樓已隱入歷史的塵煙。據說,老軍校的一段青磚殘墻,因充當清上園小區的院墻而幸運地留存了下來,您如果有興趣,不妨去探尋一番。
圖|張永炳
文|張永炳
編輯|楊麗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