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緬甸連發三次地震
7月11日下午,緬甸撣邦南部孟貢鎮轄區,7月11日下午,發生里氏4.0級地震,這是7月11日緬甸境內發生的第三次地震。
氣象水文局消息稱,當地時間17時41分29秒,南桑地震監測站,監測到孟貢鎮西北偏西方向約6英里處(北緯21.65度,東經97.44度),發生震源深度10公里的4.0級弱震。
當天中午,勃固省東吁鎮附近也曾發生3.9級弱震。而上午時段,實皆省坎迪鎮附近也記錄到4.0級弱震。這意味著7月11日當天緬甸境內連續發生三次地震。
“雙倍工資仍招不到人!”緬甸曼德勒震區建筑修復停滯
緬甸曼德勒市民反映,因地震受損的建筑急需修復,但泥瓦匠和木工等勞動力嚴重短缺。
目前,曼德勒市已開始修復地震中受損的建筑,但市民表示,待修建筑數量龐大,而泥瓦匠和木工人手不足,導致勞動力供不應求。
一位等待修復房屋的市民說:“根本找不到工人,只能繼續等。”
盡管泥瓦匠和木工的雇傭費用已上漲約兩倍,但仍難以雇到人。
一位在千苗達西鎮區修理房屋的男子表示:“我們出雙倍工資雇人,但工人說另一邊的工程還沒結束,得先去那邊,只好暫停。”
除建筑倒塌數量眾多外,曼德勒市民還提到,由于軍方征兵,德達烏、實皆和敏棍等地的泥瓦匠和木工不敢進入曼德勒市區,進一步加劇了勞動力短缺問題。
盡管曼德勒大地震已過去三個多月,但截至目前,廢墟清理工作仍由民眾自發進行,重建工程緩慢。
緬甸實皆省魚類產業鏈斷裂,魚價暴漲,民眾"吃不起大蝦"
緬甸實皆省的魚類產量已減少一半,魚價上漲,同時居民對魚蝦的消費能力也有所下降。
實皆省魚養殖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實皆省原本擁有10000英畝的漁業養殖面積,但由于經營困難,導致當地魚類產量減半。
他稱,實皆省的產量比之前減少了近一半,過去每英畝魚塘平均能產約2000拽,現在產量下降了一半左右。我們主要混合養殖巴沙魚、鯪魚和淡水鯧,養殖8至9個月后,待魚長到60至70甲(約合1公斤左右)時捕撈。
實皆省的漁業養殖主要集中在瑞保鎮。此外,韋萊鎮和耶烏鎮也是主要魚類養殖區。
除了養殖業,在蒙育瓦市上部的杰沙、梯齋、高林和因多等地區,還有傳統的湖泊漁業,這些產業也為當地魚類供應提供了支持。
一位魚蝦貿易商表示,隨著實皆省魚類產量下降,從仰光訂購魚類時,運輸成本也比以前更高,導致魚價上漲,當地居民的魚蝦消費能力也隨之降低。
“魚還是能買到的,但價格漲了,我們這邊的人現在吃不起大蝦了,只能買些小蝦。本地產量確實下降了,而且能經營的地方也少了,主要是因為局勢不穩定。蒙育瓦地區的湖泊雖多,但法律管控較弱。”
過去,實皆省的魚類產品不僅能銷往北部的克欽邦,其魚苗孵化產業也相當成功,甚至能將麥瑞加拉鯪魚苗賣到仰光。然而,如今不僅魚苗孵化業受到影響,當地魚類養殖產量也大幅下降,導致居民的魚蝦消費水平進一步降低。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和緬甸中文網一起看緬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