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今年出了99個清北學生,網上都在說寒門貴子變笑話。我查了下數據,競賽保送37人,強基計劃17人,物理全省前68名拿了33個。這些數字說明一個問題,成績好壞真不全看家里有錢沒錢。
有人總抱怨縣城教育資源差,可七中學生除了上課還能搞社團做實驗,也沒聽說被題海壓垮。他們凌晨兩點還在實驗室學習,早把競賽題目吃透了。有個住城中村的學生連電腦都沒有,就去老師辦公室蹭設備學編程,最后靠競賽保送成功。
學校招人標準就三條:要么足夠聰明能搞競賽,要么能自己管住自己刷到年級前列,或者家里全力支持定向培養。去年有個縣里的狀元,學費是全村湊的,可后來他拿了清華特等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專項計劃這些幫扶政策其實都有,就是有些人壓根沒去申請。
現在網上總有說"原生家庭拖后腿"的人,可七中圖書館熬夜區坐不滿,抖音上倒是很多人看寒門逆襲的雞湯。人家早把競賽題目當日常任務,你還在刷短視頻。教育資料根本不算稀罕物,狀元筆記三塊錢能買到,名校網課滿大街都是盜版。
有些人把"階級固化"當借口,連字帖都描不完就抱怨不公平。高考拼的就是自己腦子多努力,那些給清北通知書加人民幣水印的人,可能連考場都沒進過。
七中有個家長群流傳的公式我記得很清楚,競賽金牌等于天賦乘以一萬小時訓練,高考高分要是自律乘以教輔利用效率。那些能拿獎的學生,不是錢砸出來的,也不是資源堆出來的,是真的下了功夫。
現在想想,寒門是不是真的很難?肯定難。但難不等于不可能。就像城中村那個學生一樣,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關鍵看你愿不愿意去拼。清北錄取名單里的人,每個人背后都有說不出的辛苦,而不是坐在那喊不公平。
清北名額就是這么點,誰付出更多誰就能拿到。抱怨有用嗎?沒用。光說寒門逆襲是笑話的人,可能連報名表都沒填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