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管制令已實施一年,美國卻仍在大量進口關鍵礦產——背后竟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轉口游戲”。
自去年7月中國對鎵、鍺、銻等關鍵稀土實施出口管制以來,美國軍工產業(yè)一度陷入“缺稀土”的恐慌。F-35戰(zhàn)機單架需400多公斤稀土精煉產品,而美國83.7%的稀土依賴中國進口。然而,路透社7月9日披露的一組數(shù)據(jù)揭開了真相: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了3834噸氧化銻,比前三年的總和還多。更耐人尋味的是,有中國企業(yè)每月仍能向美國“供貨”約200公斤鎵,通過將原料偽裝成鐵、鋅等普通金屬“夾帶”出境。這場看似“合規(guī)”的貿易背后,實則是美國為繞開中國禁令設計的“瞞天過?!敝嫞﹪湍鞲鐒t成了“幫兇”。
稀土(資料圖)
美國對稀土的依賴早已不是秘密。制造一架F-35戰(zhàn)機需要400多公斤稀土精煉產品,其機載雷達依賴砷化鎵器件,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需要鎵材料,紅外識別系統(tǒng)離不開鍺元素。去年7月和12月,中國商務部兩次宣布對鎵、鍺、銻等兩用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原則上禁止對美出口。禁令一出,美國五角大樓緊急發(fā)布稀土庫存“預警”,甚至計劃回收廢品提煉鎵元素救急。然而,僅僅數(shù)月后,美國便通過第三國轉運打破了僵局。
泰國和墨西哥成了美國稀土轉運的核心通道。泰國是中國的陸上貿易鄰國,墨西哥則是太平洋海運的中轉站。美國企業(yè)利用“小批量、多批次”運輸,或借海運貨輪“混裝”稀土,在源頭管控中難以察覺。路透社報道稱,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的氧化銻量激增,而這兩個國家此前并不在主要稀土出口國之列——前年甚至未進入中國此類元素出口市場前十名。行業(yè)專家指出,泰國和墨西哥自身并無能力冶煉符合美國軍工需求的稀土,其出口量暴增的唯一解釋,就是美國通過這兩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轉口貿易”。
稀土(資料圖)
高利潤是驅動這場“灰色交易”的核心動力。中國實施管制后,鎵價短期內翻了兩倍,部分稀有礦物金屬漲幅達數(shù)十倍,供不應求的市場讓走私者鋌而走險。一名企業(yè)負責人向英國媒體透露,他每月仍能從中國“拿貨”約200公斤鎵,并通過偽裝成其他金屬的方式走私出境。這種“創(chuàng)意規(guī)避”手段被行業(yè)專家評價為“中國公司在規(guī)避法規(guī)方面非常有創(chuàng)意”。
面對稀土外流,中國已采取多重措施堵漏。今年5月,商務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等多部門聯(lián)合打擊稀土等戰(zhàn)略礦產走私,深挖幕后非法實體和走私網(wǎng)絡。新頒布的《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通過“一證一出口”模式,要求下游企業(yè)登記交易信息,精準掌握稀土流向。此外,中國正借鑒美國對東南亞轉口商品加稅的經驗,未來或對參與轉運的第三方國家采取反制措施。
華盛頓(資料圖)
美國的“轉口伎倆”雖暫時緩解了稀土短缺,但無法動搖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yè)鏈的核心地位。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4月,美國從泰國和墨西哥進口的氧化銻量已達3834噸,接近前三年的總和;而鎵的進口量也有望達到或超過中國禁令前的水平。然而,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策略代價高昂——美國軍工產業(yè)雖未因稀土短缺停擺,但依賴第三國轉運的模式存在巨大風險。一旦中國加強源頭管控或第三方國家收緊政策,美國的稀土供應鏈將再次面臨斷裂危機。
這場稀土博弈的本質,是中國維護資源主權與美國試圖“脫鉤”的對抗。中國的稀土精煉技術占全球90%以上,成本僅為美國企業(yè)的1/3,這種技術壁壘短期內難以被超越。正如專家所言:“稀土不是‘武器’,但中國有能力讓任何試圖挑戰(zhàn)規(guī)則的行為付出代價。”未來,隨著打擊走私力度加大和制度完善,稀土外流將逐步減少,而美國若繼續(xù)依賴“灰色渠道”,其軍工霸權的根基或將動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