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長周期考核機制落地,險資正式轉向“長錢長投”
?02|資產負債管理更嚴格,優質股、科技股成焦點
?03|內部風控升級,投資能力與專業度全面提升
?04|市場反應A股已做出積極反饋,三大板塊率先受益
?05|中長期看,“險資入市”將如何影響A股?
結論|這輪“活水”,意義不止于股市
2025年7月11日,財政部發布《財金〔2025〕62號通知》,提出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實行更長周期的業績考核,并優化資產負債管理,引導保險資金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作用,助力資本市場穩定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被視為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之后,中長期“活水”入市的又一關鍵動作。
這意味著什么?誰是最大受益者?A股會如何演繹?一起看核心要點。
《通知》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績效評價體系進行了顯著優化:
- 考核周期延長:從“當年+3年”延長為“當年+3年+5年”組合,長周期指標權重達70%(3年50%+5年20%)。
- 考核方式更科學:凈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等核心指標,采用多年度加權平均值計算,弱化短期波動干擾。
這意味著保險資金不再被迫追求短期高收益,而是更重視長期穩健回報。
解讀:對保險公司來說,短期內將更傾向于選擇波動性低、回報穩定的優質標的,如藍籌股、基礎設施REITs和長期債券。對A股來說,這部分“長錢”入市,能有效對沖短線情緒波動,提供穩定的增量資金。
政策要求險資提升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水平,合理確定權益投資比例,強調現金流與期限結構優化。
政策還鼓勵險資支持“新質生產力”,如芯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成長賽道,將持續獲得險資長期布局。
解讀:高股息、盈利穩健的藍籌板塊(銀行、能源、保險)仍是主力配置方向;
《通知》明確,險資要健全投資管理制度:
- 完善盡職調查、風險評估、收益分析、投后管理;
- 強化內部合規與風控能力,減少盲目逐利。
解讀:這意味著未來險資的資金運用更專業、更審慎,資金傾向于選擇治理優、基本面穩健的上市公司,利好價值投資生態。
《通知》發布當日,A股快速響應:
- 指數走強:滬深300漲1.5%,上證指數重回3200點,創業板指漲超2%。
- 板塊輪動明顯:保險股領漲(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大漲超3%),高股息的銀行、能源走強,半導體、AI等科技板塊漲幅突出。
- 成交活躍:當日A股成交量突破1.2萬億,北向資金凈流入超100億元,增量資金預期明顯提振市場信心。
解讀:險資體量巨大(2025年已超27萬億元),每年新增保費資金有望為A股帶來數千億增量,長期資金結構的優化,有望提升市場韌性,降低波動性。
- 短期(2025下半年):滬深300和上證指數,在全球貨幣洪流大環境下或繼續震蕩向上,沖擊3300-3400點,科技與高股息板塊仍是焦點。
- 中期(2026):險資考核機制將改善資金結構,但經濟復蘇和A股有行情還需要綜合考察整體趨勢,在險資的因素影響上有望穩中有進。
- 長期(2027-2030):險資與其他中長期資金(如社保、年金、公募)推動A股走向價值投資與高質量發展能夠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科技、能源、核心資產或許將成為中長期贏家。
延長考核周期,不只是保險業的管理細節,更是資本市場結構性轉型的重要一步。
從特定的角度來看,它意味著更多“長錢”將告別短期博弈,真正流向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資產。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一趨勢提示了兩件事:
1??跟著長錢走,堅定配置有現金流、有護城河、有科技力的優質股;
2?? 善用長期的低時間偏好思維,看重基本面,不追短期波動。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金〔2025〕62號通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