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直在等門開,但門從來沒開過:一只柯基的陽臺囚禁日記
在墨爾本市中心某棟高層公寓的陽臺上,有一只柯基,每天都在等。它等著門打開,等著有人陪它玩、和它說話,哪怕只是摸摸頭。
但門從來沒有開過。
被困在高樓的風里,沒人理它、沒人看它
這不是哪家動物救助組織拍的紀錄片,這是實打實地發生在墨爾本的現實。
這只柯基,住在CBD某高層公寓的一塊1.5米寬的陽臺上。白天黑夜,不管太陽暴曬還是寒風刺骨,它就孤零零地待在那里。沒有墊子,沒有玩具,沒有一口水。只有一個空空的木頭狗屋,和一塊蒙著灰的玻璃窗。
鄰居Helia三個月來斷斷續續拍下了它的“生活”:狗狗焦躁地來回踱步,有時圍著陽臺繞圈,有時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哀鳴。偶爾主人出來清理堆滿陽臺的狗糞,它立刻興奮地搖尾巴,追著對方轉圈,只換來門“砰”地一聲又關上了。
它一次都沒有被抱進去。
它沒有被打、沒有被餓,但這就是折磨
在法律層面,這或許不構成“嚴重虐待”——它沒有被鞭打,沒有明顯外傷,也還能走動、吠叫、吃飯。
但誰看過它眼神里那種落寞和期待,能說這不是一種慢性精神折磨?
Helia說:“它已經習慣了‘不能進門’。每次靠近門檻時都特別小心,好像怕越界會惹麻煩。”
狗狗甚至知道,自己被遺棄了。
它不是裝飾品,不是舊沙發,它是活的生命
視頻曝光后,評論區炸了鍋:
“這不是養狗,這是軟禁。”
“我也住這棟樓,每天都看到它在陽臺打轉,心都碎了。”
“如果你不打算愛它,就別帶它回家。”
曾有人說,狗是城市里最沉默的受害者。它們不會控訴,不會上網發帖,只會在你關門的那一瞬,還搖著尾巴,以為你下一秒會回來。
法律管不了冷漠,只能管得了暴力
Helia把視頻和資料提交給了RSPCA,動物保護組織確實上門檢查了兩次。但結果令人心寒——帶不走。
按照維州仍在使用的1986年《防止虐待動物法》,只有當動物遭遇“明確傷害”時,執法人員才有權干預。而像這種長期被孤立、失去照護、心理遭受重創的情況,竟然不在“違法”范疇之內。
這法律,早該修了。
一次次求助,一次次碰壁,她只能發聲
無奈之下,Helia開始自救。她聯系市政廳、公寓物業、咖啡館、寵物店,甚至路邊貼紙條希望鄰居幫忙出主意。她留下紙條給狗主人,表示愿意無償領養或出錢買下這只狗,“只求你放它自由”。
她說:“我自己晚上在室內都覺得冷,它在陽臺上怎么熬?風一吹就是骨頭冷。它連一個能躲雨的角落都沒有。”
等法律等不了,就看誰還有良知了
這場“陽臺囚禁”事件,最終引來了墨爾本市府的關注。他們表示,這種養狗方式已經違反了2024年《城市行為法規》,并責令主人改善環境、保持衛生,并考慮后續執法。
但這還是沒能讓那只狗走進屋里。
PETA組織公開喊話:“狗不是家具,也不是你不喜歡就丟在陽臺的舊拖鞋。”
“它需要陪伴,需要一個可以睡覺、取暖、被愛著的家。”
而動物權益議員也直言:“我們不能再拿幾十年前的法律,來解釋今天的冷漠。”
結語:狗不會說話,但它在用全部的等待,問你一句:我做錯了什么?
它沒有做錯什么。它只是不幸遇到了一個不配擁有它的人。
在陽臺外面,它看著高樓林立的世界,風吹得它眼睛都睜不開,也還在等著有人把門打開,哪怕只是陪它待五分鐘。
可現實是,它只能繼續等。而我們只能繼續喊。
別再讓這種等待,成了它的全部人生。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