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義縣思順鄉思順村嚴坑組何屋紅軍西路軍總指揮部舊址,粉墻上仍能看到一行行字跡。歲月流逝,有些字跡已然剝落,模糊不清。
思順鄉思順村嚴坑組何屋紅軍西路軍總指揮部舊址粉壁上的“胡鳳璋罪狀”
筆者逐字卒讀,其中所寫乃是“為宣布胡鳳璋罪狀事”。文中稱胡鳳璋“勾結白軍”“坐享土皇帝之福”,干著魚肉鄉里、欺男霸女的勾當。紅軍聲討其罪狀,號召軍民團結起來,將其消滅。
胡鳳璋何許人?1876年,胡鳳璋在湖南汝城縣馬橋鄉胡家。他自幼染上一身流氓習氣,19歲時在一次爭執中失手打死了人,為躲避官府追捕,四處逃亡。在廣東,他投靠了兩廣總督蔡炳,憑借自己的霸蠻和狡猾,很快就當上了上尉連長。在地方軍閥當中,他變得更加殘暴嗜殺。有一次酒后與人爭執,打死了士兵,軍隊再也容不下他,只能再次逃亡。
1920年,44歲的胡鳳璋決定重操舊業,在湘粵贛三省交界處聚集了一幫亡命之徒,當起了土匪。他們占山為王,打家劫舍,就像一群“蝗蟲”,所到之處,劫富濟貧只是幌子,實際上無惡不作,百姓對胡鳳璋又恨又怕。
崇義縣,也在胡鳳璋的覬覦之下。1927年崇義“五一”暴動后,國民黨“清黨軍”進駐贛南,大肆捕捉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封閉和解散革命團體,收繳工農武器,摧殘工農運動。逃離在外的崇義偽縣長蔡舒又帶兵回來,與湘贛邊“保安團”團長胡鳳璋勾結,5月下旬進占崇義縣城,瘋狂地絞殺革命者。
隨后,胡鳳璋把140名士兵分駐文英和縣城,常常派員到崇義各地抽捐抽稅。他們還在上堡成立了“煙土公司”經營鴉片,代行濫收鴉片及其它捐稅。上堡地區苛捐雜稅層出不窮,民眾怨聲載道。
1929年2月,以湘贛邊區游擊大隊中隊長黃奇志等人為首,僅憑4支步槍,率領30多名手持梭標、鳥銃的青年農民捶開了“煙土公司”大門,急沖進去,所有煙土當場燒毀,繳獲步槍13支,俘匪10余人。
胡鳳璋剛愎自用,不知回頭,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扶持下,一步步坐大成勢。為了鎮壓湘贛邊的革命,從1928年起,胡鳳璋在崇義縣文英鄉修筑了碉堡、炮樓,并且派兵長期把守。
文英鄉虎頭寨碉堡(遺址重建)
1932年3月,蘇區中央局江口會議以后,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出贛江以西,進入上猶、崇義發展蘇區,同時積極開展打擊胡鳳璋的斗爭。
胡鳳璋也進一步加緊了他們在崇義文英的防務,兵力增加了500多人槍,并在虎頭寨的碉堡四周挖了戰壕,還派出一排兵力日夜站崗放哨,妄圖阻止紅三軍團進入湘南地區。
1932年4月22日,紅三軍團奔襲部隊和地方武裝分四路進軍迂迥包圍文英。戰斗歷時二天三夜,俘敵600余人,打死打傷敵人100余人,繳獲機槍2挺,各種長短槍450余支。文英戰斗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胡鳳璋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崇義人民的革命斗志。
在紅三軍團新區域工作團協助下,麟潭、上堡建立了區委,關田、文英、古亭建立了縣直屬鄉,崇義南半縣發展成為一塊很大的蘇區。
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寫道:“有的人活著別人就不能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挎”。1949年,解放軍南下湖南,胡鳳璋兵敗被捕,經公審后處決,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騎在人民頭上的胡鳳璋,終被人民摔挎。
作者:黃嘉卿
編輯:陳 慧
審核:楊曉斌
審簽:章麗娟
總監制:李啟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