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7月11日公布的數據引發震動:2025年6月,聯邦政府竟錄得270億美元財政盈余——這是自2017年以來首現財政盈余,與5月高達3160億美元的赤字形成戲劇性反差。
“關稅狂人”特朗普的政策成為最大推手。在4月實施全面10%進口關稅及針對特定國家的“對等關稅”后,6月海關關稅收入暴增至270億美元,同比激增301%。本財年前九個月,關稅收入累計高達1130億美元,同比飆升86%,幾乎覆蓋了6月全部盈余。財政部官員甚至樂觀預計,全年關稅收入可能“遠超3000億美元”。
然而,這份“亮眼成績單”背后暗流洶涌:
美國聯邦政府在2025年6月意外錄得270億美元財政盈余,這是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6月盈余。這份看似亮眼的成績單背后,一位“關鍵先生”功不可沒:關稅收入。
數據顯示,6月的海關關稅收入高達270億美元,同比暴增301%。這幾乎一己之力貢獻了本月的全部盈余。而放眼整個財政年度(去年10月至今),累計關稅收入已達1130億美元,同比增長86%,創下歷史新高。
這波收入的“猛增”,直接源于特朗普政府自4月起實施的強硬貿易政策組合拳——對所有進口商品統一征收10%基礎關稅,同時對鋼鐵、汽車等重點產品加征額外關稅。更關鍵的是其推出的“對等關稅”機制,劍指多個主要貿易伙伴。
近期,包括加拿大、日本、韓國、巴西等在內的23個國家紛紛收到美方“警告函”:若在8月1日前無法達成令美國滿意的貿易協議,關稅將大幅上調至25%-50%不等(例如加拿大升至35%,巴西高達50%)。
特朗普正通過這套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試圖將其“讓別國為美國買單”的政治口號,轉化為聯邦財政的現實收入來源。
然而,這份短暫的盈余“喜報”,根本無法掩蓋美國財政深陷的長期困境。
盡管6月實現了270億美元盈余,但本財年迄今的累計財政赤字仍高達1.34萬億美元,僅比去年同期下降1%(日歷因素調整后)。
更令人憂心的是,債務利息支出正成為吞噬財政的巨獸:僅在6月,聯邦政府為高達36萬億美元的國債支付的凈利息就達840億美元,幾乎逼近社會保障支出,成為聯邦財政的第二大支出項。
預計全年利息支出將突破1.2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新收上來的關稅,很大一部分轉眼就要填進償還債務利息的無底洞。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推動的“大而美”財政刺激法案也在本月早些時候正式通過。
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測算,該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內為聯邦債務再增加3.4萬億美元,進一步壓縮本已緊張的財政空間。
面對美國不斷揮舞的關稅大棒,全球貿易伙伴反應強烈且復雜: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表示愿意繼續談判,但也批評美方“以毒攻毒”的策略。
日本首相石破茂稱新關稅措施“極為遺憾”。
巴西總統盧拉則采取了更強硬的姿態,公開宣布將中止部分對美合作項目以示回擊。
許多發展中國家則擔憂其出口商品在美國市場將因高關稅而失去價格優勢,進而沖擊國內就業和產業鏈穩定。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此輪關稅潮可能引發的通脹風險表達了高度警惕,暗示短期內不會輕易降息。這與特朗普持續施壓美聯儲降息以緩解債務負擔的意圖形成了直接沖突。
在一片財政赤字飆升和債務利息重壓的背景下,6月的盈余確實像一場“意外的好天氣”,帶來短暫的喘息。然而,從更長遠和根本的視角審視,關稅帶來的財政短期“回血”,絲毫未能改變美國財政的結構性危機:巨額債務負擔持續加重、利率高企難降、全球貿易摩擦風險急劇上升……美國財政這座大廈,根基依然不穩,在風中搖擺。
正如一位分析人士的警示:“6月的財政盈余只是關稅帶來的表面紅利,而真正的代價,恐怕還在路上。”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收不到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