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變糖水,七品牌下架,老人仍在買。
前幾天閨蜜給我看她買的酸奶,說配料表排第二的是白砂糖,蛋白質才1.2克。她氣得直拍瓶子,說花了十塊買到的全是糖水。后來才知道這事兒鬧挺大,之前有七個大牌子都被查出來了,全是加水加糖加香精做的假酸奶。
商家玩兒的把戲實在不高明,就愛把“風味”倆字印得像螞蟻腿那么細,貼瓶底根本看不見。正規酸奶得用鮮奶發酵還得全程冷存,貴能貴死人。那些假貨直接水里加糖勾兌,成本低到可憐,但敢標進口新西蘭啥的。
最讓人火大的是那些被下架的產品,換個包裝貼個“升級版”標簽又擺出來了。尤其小縣城超市,很多老人根本不看配料表,覺得包裝花哨就是好產品。有市場監管的人吐槽,東邊剛查封,西邊又冒出來,根本盯不住。
其實挑真酸奶真不難,認準兩點就行:一是配料表第一位要是牛奶或者奶粉,二是營養成分表蛋白質必須超過2.3克。我上周去便利店買,看到一瓶寫著“牧場特供”,翻過來一看全是水加糖,差點被坑。
現在打著健康名號的假酸奶更多了,五塊八塊的肯定沒好東西。有品牌連名字都蹭,說是跟什么牧場聯名,實際上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前幾天網上有人發圖,說買了這種酸奶喝了肚子疼,評論區一堆人說自己也遇到過。
有網友提醒,買之前一定要翻過來看成分表,價格太低的直接別碰。也有網友說全家已經徹底不喝這類酸奶兩年了,從網上看曝光信息才知道真相。
最揪心的是有些家長給孩子長期喝這些假酸奶,說孩子體檢缺鈣才發現問題。有個媽媽在網上說自己孩子喝了快三年,現在想想就跟自個兒毒害娃似的,看得人心疼。
現在去超市我都會多看兩眼,那些便宜的看著像飲料的都不敢買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蒙在鼓里,尤其是老人,就覺得這么有名氣的品牌該沒問題。
事情鬧了這么久,聽說還是有人鉆空子繼續賣。前兩天刷短視頻,看見某寶上還有人賣所謂的“升級版”,評論區一堆問是不是之前被查的那個,賣家直接刪差評。
買酸奶成了技術活,以前覺著簡單,現在得跟偵探似的仔細研究。有些包裝故意把重點信息印成小字,不帶老花鏡都看不清。
最近網上討論挺多,有人說只能去大超市買,有人說認準冷藏柜的,還有人直接建議別買常溫酸奶。我算了算,真正合格的酸奶價格都是十塊往上,便宜的根本撐不起成本。
有網友認為,商品真假若全靠百姓辨別,監管部門就失去存在意義,畢竟養著專業人士,該從源頭監管,而非讓百姓在消費端甄別 。確實,監管部門得發揮專業作用,把好源頭關,不能讓消費者當“質檢員”。
還有網友直言這是監管部門失職,呼吁對標注不規范的從源頭停產,銷售端不合格的就查封。咱就是說,監管就得硬氣點,源頭和銷售端都得盯緊,才能讓大家買的安心。
反正記住這事兒了,以后買食品得多上心。再也不能稀里糊涂花錢買傷害了,這年頭連口酸奶都得提心吊膽的。
對此大家怎么看?
免責聲明:本文圍繞酸奶市場亂象及辨別方法展開,均為個人基于生活經歷、網絡信息的分享交流。因市場情況動態變化,無法確保內容完全涵蓋所有情形,也不對因參考本文產生的決策結果負責,大家購買食品時建議以官方渠道、專業檢測為準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