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蔣介石著手開始對國民黨內部軍隊進行整頓,而在其操作之下,一大批軍官被裁撤掉。這些曾經在抗日戰爭期間做出貢獻的將領們,如今卻生活無依無靠,于是他們萬般無奈之下聚集在一起,在南京中山陵想要申訴自己的訴求,然而很快他們就情緒失控,痛哭起來。面對這一局面,蔣介石也頗為頭痛。他只能打電話給陳誠:辭修,你快回來處理吧!
排除異己
1945 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當全國人民還沉浸在戰勝日本人的喜悅中的時候,蔣介石政府已經開始了一系列密謀已久的操作。
對于蔣介石來說,從他在大陸的整個過程來看,他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方面他要打擊紅色力量,另一方面他又要在國民黨軍政內部排除異己。
在蔣介石麾下的幾大軍頭像胡宗南、陳誠以及湯恩伯等人在抗日戰爭期間都培養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大批軍事力量。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后,他們也在蔣介石的帶領下開始了兩方面動作,一方面他們抓緊時間向根據地解放區進攻,另一方面也在利用國民黨軍隊大整編的契機打擊其他派系。
蔣介石麾下嫡系中央軍打著整編部隊的旗號,卻在執行過程中相當雞賊地留兵去將,這就相當于直接將非中央軍嫡系將領踢出了局。
在他們的這一番操作下,一共拿出來尉級、校級、將級軍官達18萬人之多,成立所謂“軍官總隊”和“軍官大隊”。對于這些軍官,名義上調去集中學習,實際上卻是集中管制,就怕這些曾經掌握部隊的將領惹事。
煮豆燃豆萁
算起來這些集中將規模最大的要算南京、重慶和西安三個地方,這些地方都叫中央軍官訓練團。在這十幾萬的人員中光是中將、少將一級的軍官,就有800多人,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曾任過副司令、軍長、副軍長、師長、副師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宣傳處、情報處處長等要職,大部分都是為北伐、抗戰出過不少汗,流過不少血的。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是黃埔軍校一至六期的學員,都跟隨著孫先生和蔣介石參與了一系列活動,盡管如此,蔣介石更是狠心要把這些老兄弟們拋棄。
問題是,你老蔣要是能給這些老兄弟穩定的生活保證的話,大家也能接受。然而蔣介石政府對于這些被裁撤掉的將領長期沒有具體安置結果。再加上戰后蔣介石政府又開始搜刮財富準備內戰,導致通貨膨脹嚴重,老蔣發行的法幣貶值縮水,一個少將月薪40萬元甚至不夠一次理發。
長沙會戰功臣少將陳少民,肺病晚期無錢醫治,吞安眠藥自殺,遺屬靠同僚集資殮葬。這位曾經在日本人的炮火中帶領部隊頑強作戰撐下來的將領,最終卻在自己人的逼迫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百將哭陵
這些老兵被蔣政府的舉動傷了心,他們我認識到自己再不行東西來真的就要被徹底拋棄坑死了,于是只能聚起來向老蔣伸張權益。
在這種想法下,1947年這些將領一行600多名將領聚集在南京中山陵,他們在這里痛斥蔣政府飛鳥盡良弓藏的做法,大力抨擊蔣政府內部腐敗橫行的現象。大家在一起說著說著情緒越來越激動,愈加為自己付出幾十年而不值,于是情到濃時也哭泣起來。
600名將領在孫先生陵墓哭訴這一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第二天《救國日報》頭版報道,《中央日報》跟進,引發全國震動。
蔣介石一看事態已經超出控制,自己臉上也已經掛不住了,于是他趕緊給陳誠打電話:“辭修,你趕緊回來處理這件事!”
陳誠回來之后,經過請示蔣介石最終確定下將50歲以下轉文職,派往地方任職;40–45歲轉業至交通、工商、警察部門;40歲以下入陸軍大學深造;年老體弱者多發遣散費還鄉。
這些措施提出來以后,總算緩解了這些將領們的情緒。但是部分軍官仍陷入貧困,中將炮兵旅長蔡忠笏窮困而死,副司令丁德隆憤而出家。這一事件發生在解放戰爭大規模爆發前夕,冥冥之中已經注定了國民黨部隊最終的失敗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