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張飛
編輯l張飛
如今誰還能為雷佳音挽回形象?
連主流媒體都公開質疑:“雷佳音怎么還是你?”
揭露出這位演員的真實現狀,表面風光無限,實則空無一物。
翻看當前的影視作品,不難發現雷佳音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網絡平臺還是大銀幕,他的面孔頻繁出現在各類劇中。
電影院、黃金檔,基本每隔兩三個月就能見到他的身影。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他在演藝圈站穩腳跟的表現,但央視的評論卻揭示出另一番現實。
從籍籍無名到廣為人知
與許多勵志藝人相似,雷佳音也曾經歷過漫長的龍套生涯。
那些年他甚至連一個完整鏡頭都沒有。
但懷著對表演的熱愛,他始終堅守在行業里,渴望被觀眾認可。
那時哪怕只是一個配角,雷佳音也會傾盡全力去演繹。
雖然戲份不多,但他總能展現出細膩的情感表達。
他對角色的理解也獨具個人特色。
還記得《回家的誘惑》中他飾演“品如哥哥”的一角,
盡管出場時間短暫,卻給人留下靈動的印象。
彼時的雷佳音雖未被廣泛關注,卻已展現出自然的演技魅力。
實際上,雷佳音接受過正規表演訓練,在演技功底上非常扎實。在校期間就參與過不少舞臺演出。
最初被演員呂曉禾發掘,正式踏入演藝圈。
然而娛樂圈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
能在浮躁環境中堅持下來的人,內心必然堅韌。也許如今回望過往,雷佳音更能體會什么叫做苦盡甘來。
那段經歷為他積累了寶貴的基層表演經驗。
包括后來在《杜拉拉升職記》等作品中,也能看到他一閃而過的身影,可以看出這些年他從未停止努力。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屬于雷佳音的轉機終于來臨。
2012年徐崢在寧浩執導的《黃金大劫案》中推薦了他,這次出演讓他真正展露頭角。
生動的眼神戲令人印象深刻。
雷佳音這個名字開始被大眾記住,并逐漸獲得廣泛認知。
這次機遇對他意義非凡。
堪稱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為了塑造這個角色,他付出了極大努力,即便再辛苦也拒絕使用替身。
為了追求真實效果,甚至親自承受耳光戲,從未說過“不行”。
這種敬業態度讓劇組上下無不敬佩。
他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正是這份付出讓他贏得了首個男主角獎項。
這是靠真才實學換來的榮譽。
2017年成為雷佳音事業騰飛的關鍵年,但也可能正是這段輝煌預示了之后的困境。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的大熱讓他徹底走紅。
劇中他飾演了一個懦弱又背叛家庭的角色,讓人既憤怒又同情。
精準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再次展現了他的演技實力。
從此雷佳音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他因“前夫哥”一角聲名鵲起。
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此后我們經常能在各類作品中看到他的身影。
很多人覺得雷佳音正處于事業巔峰期。
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還是《人世間》,他塑造的角色確實給人“精湛”的印象。
不少觀眾甚至表示“這些角色非他莫屬”。
憑借出色的表演,他接連斬獲多個重要獎項,最終實現三大獎影帝大滿貫。
可想而知這幾年他收獲了巨大的名利。
同時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可謂事業家庭雙豐收。
按理說這樣的人生贏家應該備受尊敬,但奇怪的是當大家看到一部部新作時,不再稱贊“演技出色”,反而產生一種“見多了反生厭”的情緒。
雷佳音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觀眾緣的?
困于舒適區的困境
對于雷佳音而言,他在事業上是有追求的。
否則也不會如此頻繁地出現在熒屏上。
本以為是高產代表實力,但事實卻是“千篇一律的表演風格”。
似乎每個角色都帶著相似的狀態。
即使偶有突破,也只是表面上的變化,從“前夫哥”爆紅后,他所詮釋的人物內核始終如一。
無論是《人世間》中的周秉昆,還是其他作品里的角色,本質上都是同一類人物。
只是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而已。
如果將這些角色放在一起,換成相同的服飾,大家是否會認為這其實是同一個“窩囊男人”呢?
其實本質就是重復的角色設定。
就像換了包裝卻沒變內容,看得多了,無論多優秀的演員都會引起審美疲勞。我們并不否認他的演技。
但如果一直停留在熟悉的領域,就算演技再好也難以帶來新鮮感。
最終觀眾只會發出一句疑問:“怎么又是他?”
或者一看見他就知道演的是哪種類型,這對演員來說真的算成功嗎?
恐怕并非如此,反而是一種退步。
甚至讓我們不禁懷疑“雷佳音是否真的無法跳出這種固定模式”?
或者說“他沉醉于舒適區帶來的安全感,已經遺忘當初那個充滿靈氣的小東北是怎么塑造的”!
那種靈動、那種精彩,仿佛在他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了。
雷佳音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不僅如此,難道他不清楚高曝光率對演員意味著什么嗎?
觀眾欣賞演員詮釋角色,很大程度是因為演員的神秘感,以及帶來的代入體驗。
這點大家都深有體會。
例如一些長期活躍在綜藝節目中的嘉賓,隨著曝光度越來越高,觀眾每天都能看到他們的日常。
了解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情況下演員的神秘感蕩然無存。
當他們重新回歸作品時,觀眾很難投入劇情。
比如鄧超,他有演技嗎?
當然有,他的代表作大家都看過,質量都很過硬。
但為什么近年來即使他嘗試改變,觀眾看到他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時,依然會產生“跳戲”的感覺?
這就是因為過度曝光造成的后果。
當某個形象在觀眾心中形成固有印象,想要打破重塑非常困難。
再加上有時演員因名氣大,某些作品中只是掛名,實際戲份極少。
整部劇下來,他的出場時間甚至不到幾分鐘。
但前期宣傳卻一直打著他的招牌。
這不就是在利用粉絲信任謀利嗎?
或者說是在透支觀眾的信任。
觀眾走進影院是為了什么?
不是為了更好的觀影體驗,或見證演員的演技,欣賞優質作品嗎?
但現在的情況卻是不斷消耗觀眾的熱情。
這種情況在很多“實力派”演員身上都有體現。
因此鄧超現在更多專注于綜藝發展,像沈騰等人則轉向幕后工作。
或是減少曝光頻率以維持神秘感。
這也是一種提升自身價值的方式。
但看看雷佳音呢?顯然沒有這么做。
反而近幾年頻頻露面,每部作品都有他的身影。
你能相信進入2025年后,短短半年時間內,雷佳音竟然有11部待播作品?簡直就是拼命三郎。
但關鍵問題是“你可以高產,但需要多樣化角色,否則就是在透支粉絲熱情”。
似乎這一點他并未意識到。
才會導致官方媒體直接點名批評。
難怪網友們紛紛呼吁雷佳音趕緊休息一下。
畢竟觀眾的眼睛也需要喘息的時間。
目前的處境
回顧當下,雷佳音的表演似乎陷入程式化狀態,毫無突破可言。他自己卻毫無改變。
那個曾經充滿靈氣的形象,仿佛已消失不見。
角色塑造中表情變得僵硬,似乎只能通過皺眉來表現情緒變化。
雷佳音,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如果不主動求變,等待你的只有被觀眾拋棄的命運。
而且一旦失去觀眾基礎,誰還會為你買單呢?
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新黃河 央視新聞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新聞周刊
新黃河
央視新聞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