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實踐課,是北京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方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化實踐性為抓手全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
2025年7月6日至10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30名師生來到上海市奉賢區,開展為期5天的思政實踐奉賢行活動。本次活動以“產業創新動能、新城規劃建設、紅色基因傳承、鄉村全面振興、地域文化弘揚”五大主題為主線,通過沉浸式、互動式的社會觀察與實踐,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產教融合,解碼發展新動能
在益民食品一廠,北大師生從“光明牌”冷飲的發展歷程,讀懂民族工業服務民生的初心堅守;在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近距離觀察燃料電池等尖端技術,感受新能源產業的創新突破。這一“傳統一新興”的產業對比,生動展現了奉賢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實踐路徑,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科技自立自強”與“民生為本”的辯證統一。
走進“東方美谷”,北大師生既見證了海歸小鎮國際化人才社區的創新活力,又感受到藥明生物在全球醫藥產業鏈中的領先地位,更體會到自然堂等民族品牌通過科技創新走向世界的文化,深刻感受奉賢推動產業升級、匯聚高端人才的生動實踐。
北大師生深入奉賢新城核心區,在城市規劃館讀懂新城建設的智慧藍圖,在博物館觸摸“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千年文脈,在科幻館內暢想未來城市圖景,感受新時代城市建設中人文溫度與科技硬實力的完美結合。
在中共一大會址和莊行暴動烈士紀念碑,北大師生開展了一場震撼心靈的“行走的黨課”。通過珍貴文物與影像資料,師生們重溫建黨偉業,從黨的誕生地汲取精神力量;緬懷革命先烈英勇事跡,體悟信仰的力量。這種沉浸式紅色教育,有效強化了青年學子“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
吳房村的“黃桃+”產業模式和青溪老街的保護性開發,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奉賢樣板”。北大師生親見江南水鄉古韻與現代文創的完美融合,感受“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生動圖景。
從言子書院的傳統禮樂到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的現代演繹,這一古一今兩個文化地標,詮釋著傳統與現代的創造性融合,讓師生們對文化傳承創新有了更深理解。
校地協同,共育時代新棟梁
7月8日,奉賢區委黨校與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簽署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協議,并舉行揭牌儀式和簽署合作協議。
基地的建立標志著奉賢區校地合作邁上新臺階,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交流合作,誠邀廣大北大學子畢業后擁抱奉賢、扎根奉賢、發展奉賢,為奉賢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青春動能。
知行互鑒,書寫大地新篇章
7月10日,帶著沉甸甸的調研筆記、鮮活的實踐感悟和與奉賢結下的深厚情誼,首批“奉賢行”師生踏上歸程。五天的行程雖短,但收獲滿滿。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行走的思政課”讓他們跳出了書本,真正觸摸到了中國式現代化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北大國際關系學院“奉賢行”暑期思政實踐活動雖已圓滿結束,但“行走的思政課”仍在延續。思政實踐教育基地在奉賢的扎根,為北大學子架起了連接象牙塔與廣闊天地的重要橋梁。期待更多青年學子在奉賢這片熱土上深化實踐、錘煉本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青春在服務國家發展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區委黨校校長胡煜昂,副區長,區行政學院院長李慧,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唐士其出席活動。
報送:區委黨校
編輯:夏陽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